第(2/3)頁 “不可。” 魏王李泰急聲出言。 就連他都沒有完全得到山東士族的支持,李恪卻已經得到了整個南方士族的支持。 論年齡,論資歷,論才能,李恪哪一項不比他強,一旦出現在朝堂上,那還得了? “青雀。” “三弟就藩多年,楊貴妃飽受骨肉離別之苦。” “陛下早在貞觀十三年就廢除了世襲制詔,諸藩王都督銜留存情況和出藩情況待考。” “既如此,吳王返回關中,有何不可?” “莫不是你對三弟心有怨恨,還是你不愿成全楊貴妃母子團聚之愿。” 看著李泰,李承乾一臉戲謔的說道。 “我...” 魏王李泰直接被噎著了,啞口無言。 滿朝文武百官的眼睛都在看著他,于公,吳王歸朝符合大唐律法,于私,李恪乃是他的庶兄,楊貴妃是他的庶母,不愿讓人家母子團聚,有悖倫理。 “父皇。” “三哥才能有目共睹。” “有他坐鎮長安,必能確保長安穩定。” “兒臣支持大兄所言。” 晉王李治適時的站出來。 ‘唰!’ 這一舉動再度引起了眾多官員的注意,這位年僅十三歲的晉王在今天的朝會上給了他們不知道多少驚喜。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并未多疑,只是以為李治確實和李恪關系好,坐鎮關中跟隨駕封禪,孰優孰劣,一眼明辨,只要晉王能隨侍帝駕,那么,吳王歸朝,有何不可? ‘高明。’ “你究竟想做什么?” 李世民對李承乾接二連三的動作充滿了疑惑,卻還是不得不下詔:“擬詔,吳王大婚在即,解安州都督職,原安州都督府長史崔虞改任吳王長史,令其主持吳王府事宜。” “是。” 吏部尚書楊師道不假思索的應聲。 “陛下英明。” 在場的南方士族出身的官員臉上都升起了一抹笑容,齊聲道。 就這樣,魏王黨羽苦心籌謀的八月望日朝會以他們的一敗涂地而告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