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馬巍。” “你領十六名執乘親事從黨項各部中親自選出三千人。” “三千柄馬穆魯克軍刀,一千具鐵胄細鱗甲,本王再撥與你兩千領細鱗甲,三千熟皮馬甲。” “本王要你煉出縱橫河西的三千甲騎,可能做到?” 面容稚嫩的李象端坐在上首主位上,開口道。 “末將定不負郡王重托。” 王府左典軍馬巍赫然出身,拱手應道。 自大唐建立以來,具裝甲騎已經消失在了唐軍序列中,最后的重甲騎兵是皇帝親自組建的玄甲軍。 具裝甲騎真正的作用在于沖刺步卒,又或者是面對大規模集群的輕騎兵,無論是士卒,還是馬匹都需要專門挑選,成本太高,實用性較低,這也是大唐淘汰具裝甲騎的原因之一。 三千河西甲騎雖然算不上真正的具裝甲騎,面對吐谷渾騎兵、吐蕃騎兵,卻也是無法制的勁敵。 “姜岳。” 接著,李象的目光投向了王府右典軍。 “末將在。” 一名氣宇軒昂的英俊青年隨之起身答應。 “你領十六名執仗親事從河西漢人中挑選兩千善射之士,一千二百人持清弓,八百人持角弓弩。” “組建弓弩營,為全軍掩護壓制敵人。” “是。” 姜岳眼中閃爍著精光,大聲應道。 “鐘騫、鄧憬。” “三百三十三名王府親事由你二人統率,隨侍左右。” “是。” 兩道挺拔身影同樣應聲。 “來人。” “將探查所得悉數報來。” 李象小臉緊繃著,大喝了聲。 “是。” 一道特別的身影出現在眾人面前,戴尖帽,著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絳,正是東廠隴右道大檔頭未羊手下的小檔頭,負責河西情報諸事。 當著在場所有人的面,東廠小檔頭嘴里發出了尖銳的聲音:“回殿下話。” “去歲,吐谷渾丞相宣王及其黨羽為果毅都尉席君買帶領精銳騎兵一百二十人所誅。” “吐谷渾威信王帶兵將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及弘化公主迎回了伏俟城,居于王宮之中,朝政一應事務悉數落在了威信王手中,吐谷渾各部尊奉其號令。” “吐谷渾現下有部眾十五萬戶,九十余萬人,分布在高原的人口超過了70萬,主要集中在青海湖四周,還有20萬人分布在典合城、且末城。” “吐谷渾國都伏俟城人口二十萬,有兵大約六萬人,步、騎各半。” “位于青海湖西岸,距離西寧城大約500里。” ‘咯噔!’ 話音落下。 在場眾人表情變得有些沉重。 這就意味著他們要拿下吐谷渾,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攻破伏俟城,其次是分布在青海湖四周的50余萬吐谷渾部眾,至少可以動用十萬兵力馳援伏俟城。 確切來說,吐谷渾真正可以拿出來的兵力不下于三十萬,騎兵至少十萬,甚至更多。 從黨項八部中征募的六萬五千騎還不到吐谷渾兵力的三分之一,差距何其之大! “吐蕃人在征服了青藏高原東部之后,于積石山南設有蘇毗屬邦(孫波王)和多彌屬邦(難磨德王)。” “這些屬邦大致保留了部族形態,貴族往往任職于吐蕃王庭,吐蕃王庭派出大臣、將領出鎮屬邦,設立東岱(千戶所)進行管理,距離吐谷渾最近的有那秀小東岱、孫波東岱。” “兩個東岱及兩個屬邦大約能動用數萬軍隊,隨時可以威脅到大非川。” 而后,東廠小檔頭再度補充了一個消息。 “呼!” 這讓眾人的呼吸變得愈發急促,吐谷渾已經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了,何況近在咫尺的吐蕃。 如果他們無法速戰速決,吐蕃方面得到了消息,數萬吐蕃軍隊進入大非川,局勢可就不妙了,吐蕃西面有象雄,南面有泥婆羅,唯一可供擴張的方向就是北部的吐谷渾,松贊干布可不會白白錯過這個機會。 “吐蕃同大唐交鋒過,吐蕃大相祿東贊親自到過長安,見識過大唐的繁榮。” “布置在積石山南的軍隊絕對是吐蕃最精銳的軍隊之一。” 河西郡王府司馬、鄯州刺史唐善識冷不丁的兩句話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姑父有何高見?” 李象連忙看向了他,詢問道。 “吐蕃盛產精良馬匹,騎兵眾多,再加上征服了通米、蘇毗、安多地區,并不缺乏鐵礦。” “除了文成公主之外,松贊干布還迎娶了泥婆羅、象雄、木雅、嘉戎、驃國的公主,這些公主帶來了她們國家的技術,這讓吐蕃的冶煉工藝得到了飛速發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