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著所有人的面,李承乾的右輕輕拍打著李泰的臉,調侃道:“我愚蠢的弟弟。” “上一次,孤離京前告訴你,少吃點,少吃點。” “你看看這體型,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皇族是養(yǎng)豬專業(yè)戶。” “你” 李泰被這話氣得臉色脹紅,卻根本不敢發(fā)作。 因為,無論是在誰眼中,李承乾現(xiàn)在都是出于長兄的身份在關心自己的親弟弟。 “太子殿下。” “齊王和你一同出現(xiàn)。” “臣斗膽請問太子殿下,可知齊州叛亂?” 長孫無忌的一句話引起了殿內所有人的注意。 這一句話已經不是在質問太子了,就差沒有明著說太子支持了叛亂。 “啟稟陛下,臣有奏!” 太子詹事岑文本的聲音打破了這場對峙。 “準奏!” 眼瞼微動,李世民拂了拂大袖。 “是。” 手持笏板,岑文本擲地有聲的話語傳蕩開來:“臣彈劾齊王長史權萬紀、典軍韋文振枉顧君臣之義,欺壓皇子親王,人神共憤,致使陛下父子失和,小人作祟。” “陰弘智、燕弘亮、燕弘信劫持齊王,掀起齊州叛亂,罪大惡極,當夷族,以儆效尤!” 轟隆! 一言落下,滿殿皆驚。 “臣附議。” 刑部尚書劉德威接著將一份奏折高高舉起:“齊州叛亂始末,刑部已悉數(shù)調查清楚。” “踏踏.” 等候在側的內侍快步上前,接過奏折,遞給了皇帝李世民。 “嗯。” 當著所有人的面,李世民打開奏折,閱讀了片刻,沉聲道:“經刑部調查,齊王長史權萬紀、典軍韋文振相互勾結,此為一因;陰弘智、燕弘亮、燕弘信劫持齊王,意圖謀反,此為二因。” “齊王不曾參與其中,故無罪,然其識人不明,褫奪官職,禁足王府三月不得出。” “謝陛下!” 齊王李佑高聲回應,昂首挺胸,大步走出了兩儀殿,臨走之前,輕蔑的眼神從李泰、長孫無忌身上掃過。 魏王李泰已經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了,苦心經營串聯(lián),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齊王去攻擊太子,誰曾想這件事就這么輕飄飄的揭過,是可忍,孰不可忍! 長孫無忌深深地看了太子一眼,他知道皇帝之所以這般下詔是因為真正錯者并非是齊王,而是當今陛下一意孤行任命權萬紀、韋文振為齊王長史、典軍。 “這就結束了?” 太子李承乾笑了笑,嘲諷道:“一個堂堂親王皇子,竟然被底下人勾結蒙蔽,肆意凌辱欺壓。” “這要是傳了出去,我李唐宗室的臉面何在?” “兒臣奏請嚴懲權萬紀、韋文振!” 吳王李恪、晉王李治齊齊出聲。 “臣等附議!” 在場所有親王都站了出來,這已經不是齊王李佑一個人的事情了,這涉及到了他們的利益。 如若當今陛下隨時隨地可以罷黜他們的屬官,任用一些不為人知的官員,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像齊王一樣被逼得造反自保? “臣等附議!” 高士廉、楊師道等朝臣不約而同的出聲附和。 整個兩儀殿五分之四的人都站了出來,只剩下魏王黨羽、關隴門閥孤零零的站著。 “呼!!!” 時隔一年多,李世民再度體會到了當初被逼宮的感覺,強忍住心中的怒火,下詔:“傳旨。” “齊王長史權萬紀、典軍韋文振枉顧君臣之義,夷三族。” “是。” 黃門侍郎立即應聲,下去擬詔了。 “陛下英明。” 李承乾似笑非笑的說了句。 “陛下英明。” 一眾親王、朝臣這才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眾卿,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事情發(fā)展到現(xiàn)在,李世民已經沒有繼續(xù)召開朝會的心思了,他的臉面被丟得干干凈凈,兩儀殿彷佛成為了太子李承乾的主場,皇帝變得可有可無。 沒有一個朝臣在這個時候觸碰皇帝的霉頭,李世民轉身朝著內廷走去。 “趙國公可還滿意?” 眼看著皇帝退場,李承乾看向長孫無忌,淡漠道:“若母后尚在,不知今日該是多么難受。” “舅父還真是玩的一手好花招,苦心孤詣至此,難為你了。” “殿下。” 長孫無忌注意到了李承乾眼神中的冰冷,整個人如墜九幽,毛骨悚然。 不過,李承乾并未繼續(xù)搭理他,轉而拍了拍李泰的肩膀,留下一句話:“你還差得遠吶!” ‘太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