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一十二章:陛下 銀子來了-《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3)頁

    書是楊太公用一千五百兩買回來的。

    只一本。

    沒法兒,眼下這個時候,只能湊合著讓家中的六個子弟一起看了。

    他的心在淌血。

    姓周的他不是人啊!

    這真是缺德到祖墳冒煙了。

    可楊太公沒有選擇。

    哪怕這書只能給六個子弟增加一成的概率,可如果不買,那么這一成概率就是別家的了。

    對于楊太公這樣的人家而言,發家致富的手段,其實根本就不可能是所謂的勤儉持家,至于什么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之類的話,更只是騙外人的。

    楊家能累世為官,能積攢如此大的家業,本質就是壟斷。

    元朝的時候,那統治這里的韃子根本不懂得管理,所以楊家獲得了包稅權,也就是在這個地方,只要每年按時給韃子上繳他們定下的數目稅款,其他的事都由楊家來操持,至于楊家收了多少,怎么收,就不是韃子們管得了的了。

    借助這些,緊接著就是壟斷土地,田地都在手里之后,便將大把的錢糧堆砌在子侄們身上讀書。

    別人沒錢買筆墨紙硯,楊家筆墨紙硯管夠,別人請的是落第秀才來教授人學問,楊家請的是舉人,甚至是致士的進士。

    別人一家子甚至一族人供一個子弟讀書,楊家供十個二十個。

    正因如此,對于楊太公而言,所謂的讀書,本質就是壟斷,是零和游戲,這泰和縣不只是楊家,但凡是大戶人家,無一不是如此。

    他們當初卷贏了別人,如今成了人上人,有諾大家業,有數不清的田地,子孫開枝散葉,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路徑依賴,改不了了。

    只可惜,睿智如楊太公,這一次終究還是棋差一著,因為有人比他更狠。

    輸了就是輸了,輸了就得乖乖給錢,即便是一千五百兩一本,這也是友情價了。

    雖然有人提議說可以去隔壁縣買,可楊太公卻知道,這是徒勞的,因為買不到!

    楊家天生就是人生贏家,人生贏家怎么會不懂隔壁縣的人生贏家們會想什么?

    甚至楊太公心里還很慶幸,好在沒有被泰和縣的黃家、李家買了去,這兩家也是大族,當真被他們全數買了去,肯定是除了供自己的子弟來讀,其他的統統都要付之一炬。

    姓周的雖然黑心,可終究只是粗淺的囤貨居奇,自知自己商賈出身,子弟們也沒啥出息,不過是黑一筆銀子罷了,高價總還能將書買到。

    這般一想,到底心里平衡了,想來這泰和縣的大戶,舍得花錢買的也不是少數,花了這么大筆銀子,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卻總比被別人家起了先手,占了先機要強吧!

    這第二版,他饒有興趣地看了一會,便延續了看第一版時的情緒操守,口里又是怎么都忍不住的罵罵咧咧:“姓張的他不是人。”

    照例還是第一版的套路,只是紙張更劣了,幾乎已經到了翻一張毀一張的地步。

    以至于楊太公都忍不住覺得神奇,這等的劣紙,是怎么造出來的?

    只是這書里的內容,確實有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在于……很快就到達了欲知后事如何的環節。

    “卑劣!”楊太公氣得腦殼疼,罵了一句,終究又覺得這樣罵人有失自己身份,便又努力地壓住自己的火氣。

    “老爺,老爺……”管事的又來了,氣喘吁吁地道:“書鋪那兒……現在又圍了不少人。”

    楊太公看了管事一眼,皺眉道:“就補貨了?”

    他幾乎要窒息了,若是這個時候就補了貨,那他豈不成了冤大頭了嗎?

    “倒也不是,而是書鋪在兜售邸報。”

    “邸報?”

    “起初大家也沒什么興趣,可有人先買了,卻見那邸報上頭第一篇,就是陛下要求科舉之中策論合格,方才可錄取功名的詔書。”

    楊太公一聽,頓時挑眉,策論合格……

    策論一直都有考,只是考官們根本就不側重這個,于是大家也就慢慢地將它不當回事了。

    反正隨便寫點啥,只要八股寫得好,便能金榜題名。

    只是這一下子,楊太公卻是起心動念了,他神色漸漸凝重起來,下意識地道:“書鋪子那兒,不少人在搶購吧?”

    “正是。”管事道:“大家伙兒都說,這策論若是沒考過,豈不白費了功夫?”

    “還有讀書人說,策論最考驗的就是當下對家國大事的理解,若是連宮中和朝中近來的奏對和旨意都不知,怕是文章作不下去。”

    “姓周的又去搶購了?”楊太公一聽,心里一驚。

    “這倒沒有。”管事道:“那邸報據說供應很充足,單單咱們縣,就有上千張!”

    “而且據聞,往后每月會供應三份來,這樣講來,實在沒有捂著的必要,且這邸報便宜,五十文錢便是一大張……”

    楊太公頓時就道:“那還愣著做什么!趕緊的,趕緊去買十張來。”

    當下,管事連忙去了縣里,到了下午的時候,才將邸報買了回來。

    這楊太公是有見識的人,只一看這邸報的內容,就曉得這絕對是正宗從通政司抄錄來的。

    五十文一張,也只是對于楊太公而言便宜而已,可對尋常百姓,卻已算是難得了。

    他細細看過后,心念一動,抬頭對管事道:“從今往后,但凡有這報紙,都買十份,按時放在老夫的書桌上來。”

    管事道:“老爺,這考完了也放?”

    楊太公眼眸一張一合,若有所思的樣子,口里道:“你懂什么,以往也會有京里的消息來,可這些消息,要嘛是真假難辨,亦真亦假,要嘛就是抄錄的人有錯誤,有時候,一句話出錯,意思就差之千里了!”

    “你不要小看這樣的邸報,這里頭看上去都是官樣文章,可看得懂的人,卻總能看清時局變化,還有未來朝廷和各地官府的動向!里頭的奧妙多著呢。再者說了,讓子弟們多讀讀,不但做策論有用處,將來若是他們真能考上功名,也大有裨益。”

    管事聽罷,自是連忙應下。

    楊太公則繼續看邸報。

    越看,越覺得此時朝中的動向似乎有些不同。

    “怎么有太祖高皇帝時期的風氣了?”楊太公放下邸報,陷入沉思,而后下意識地道:“還有,誅滅一個縣令三族,照理朝中一定有人上奏為其求情,畢竟過于嚴厲!可為何朝中解縉人等竟是不發一言,不見他們的奏疏?是邸報里沒記,還是……他們嗅到了什么?”

    “還有,皇帝下旨命太子去迎自倭國返航的鄭和,如此恩隆,可見來年的下西洋,已是不可避免了。”

    “蘇州和松江的水患總算是定了下來,陛下又恩準免賦一年,不是這幾年國庫艱難嗎?何況陛下好大喜功,怎的這時候……又肯慷慨解囊?”

    楊太公皺著眉頭,細細思量著,慢慢地消化著邸報的內容。

    很快他坐不住了,忙是到了自己的書房,取了筆墨紙硯,開始給遠在京城的兒子楊相修書。

    “楊相吾兒,為父尚安,今聞京城動向,有一言告誡,謹記、謹記:吾兒會試高中,縣中已來報喜,為父心中甚慰,你在京城,不久即可選官入朝,他日入朝與否,都需謹言慎行,尤不可妄議國政,更不可言涉及宮中事,凡有人與爾議此事者,吾兒當避之,且記此言,不可魯莽。汝母亦安,勿念!”

    寫罷,立即將書信封了起來,又命人用快馬送出。

    楊太公有一種預感,未來的朝局,一定會有劇變!

    雖然他不知道變故是什么,卻知道,但凡有變,勢必有人抨擊,而解縉為首的這些人,這樣以天下為己任,擅長評議朝中長短的人,都表現得如此沉默,那么一定是因為風向不對。

    這個時候,他那兒子若是不能謹言慎行,到時可能就成了出頭鳥,死無葬身之地了。

    他臉色凝重地送出了書信,依舊還是覺得不放心,于是又吩咐人道:“再說一遍,有最新的邸報,立即去買,不要怕耽擱功夫,買十份,不,買三十份,要發付給族中各房的人看,還有族學那里,要進學的也都看看。”

    隨即,又拿起那邸報,看著里頭一絲不茍的官樣文章,眼里復雜。

    …………

    代理的書商們瘋了。

    他們起初以為,如此大量的書和邸報投入市場,只怕到時要回籠資金,要困難得多。

    所以此番進貨,其實是冒著巨大資金風險的,壓力太大了。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完全出乎了他們的預料之外。

    所有的書,分發去各府各縣,所有的鋪子在一個多時辰之后,居然火速地派人往省城。

    售罄了。

    統統售罄了。

    補貨,趕緊補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