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喜報-《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可大疫這等事,卻是無聲無息,誰也不知道的,說不定自己一覺醒來,便立即處于恐懼的疾病之中了。
在這人心惶惶之中,許多人已經開始打算躲避了,大家都心想著往西走或許安全。
當然,更多人卻是走不了的,絕大多數人,還在為下一頓奔波,出了城,全家老幼都要餓死。
朱棣接了一份又一份的奏報。
見了一波又一波的大臣。
可實際上,大家都拿不出什么好辦法。
這不是水災和其他的災害,至少還可以朝廷出動人力和物力,去緩解災情。
御醫們聽說疫病,死也不敢去松江的,至于派大臣去巡視,這得了旨意的大臣,人已經兩腿發軟了。
朱棣在此時,也頗為惱火,卻還是隱忍著。
因為他也清楚,這事他自己也拿不出什么章法來,也沒辦法強求別人。
今日又召了解縉等人覲見。
朱棣依舊陰沉著臉,拿著最新的一本奏疏道:“就在昨夜,常州府有奏,也出現了一個病患,此病實在來得太快,可謂是摧枯拉朽。他娘的……這常州,只怕不日也要出大事了。”
“還有江陰縣令,聽聞情況之后,居然連夜逃了,朕……真是沒有想到,世上竟有這樣的庸官。這樣的人,決不可輕饒,立即海捕,抄了他的家。”
解縉等人不吭聲,可也都能想象得到,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陛下是何等的憤怒。
世上竟還有這樣的渾人。
不過到了非常時期,什么事都有可能發生,其實大家也早已習以為常了。
此時,又見朱棣道:“常州府一旦蔓延,接下來……又是哪里呢?不日……怕就要到鎮江和南京了,諸卿……難道真沒有策略嗎?”
解縉幾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想了想,解縉苦笑道:“陛下,歷來此等大疫,都是一個辦法。”
朱棣看著解縉:“什么辦法。”
“等大疫過去。”解縉回答道。
朱棣:“……”
朱棣的心頭突然感到有點堵,最后嘆了口氣,無力地坐在了椅上,郁郁地道:“這要死多少人啊。”
解縉道:“當然,朝廷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臣以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朱棣便道:“你說罷。”
解縉想了想道:“不如大赦天下。”
朱棣聽罷,勃然大怒。
這一句話,讓朱棣憤怒之處不是大赦天下四個字這樣簡單。
釋放一些囚犯,其實也不算什么。
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大赦天下的本質在于,皇帝惹怒了上天,因而上天降下了災禍,來懲罰皇帝。
這涉及到的,乃是漢朝時最流行的天人感應學說。
此時解縉說了大赦天下,可在朱棣的耳朵里聽來,卻是他朱棣做了許多失德的事,觸怒了上天,所以才需通過大赦來緩解上天的憤怒。
這不是不打自招嗎?
朕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得位也很正,上天應該是喜歡朕的。
見朱棣露出不悅之色,解縉便忙道:“陛下息怒,臣沒有其他意思,只是……”
朱棣沉默了很久。
見朱棣一直抿著嘴不吭聲,解縉有些擔心起來。
最近他的情況很不好。
他能感覺到太子和他疏遠了。
當然,平日里確實是很親近,可因為失去了漢王這個假想敵,他若是再在太子的面前說漢王的一些壞話,就顯得很不合適了。
太子地位穩固了,可反而使他對太子的影響下降了。
這就導致,太子將來做了天子,那也是因為他克繼大統,這大位是從祖宗那兒承襲而來。
而不是靠解縉為首的這些人,為太子據理力爭,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所獲得。
解縉不禁有些氣餒,總覺得近來諸事不順,像是犯了小人。
就在此時,朱棣卻突然道:“那就大赦吧。”
“陛下。”幾個文淵閣大學士紛紛吃驚地看向朱棣。
顯然,大多數人對于朱棣最終同意選擇這樣做,還是感到有些意外的。
朱棣嘆了口氣道:“若是這樣有用,就不妨去試一試吧,或許……當真有用呢?”
解縉道:“陛下圣明。”
朱棣此時的心情顯然更郁郁了,嘆道:“關于救治的事,還是要想辦法征募醫戶,能征募多少是多少,就算不能救治……至少可以安穩人心。”
解縉點頭:“陛下,文淵閣待會兒就擬旨。”
朱棣道:“解卿家說的,也不無道理,如今到了這個時候,還是知天命盡人事吧。”
解縉則安慰道:“是啊,這個時候,只能穩住人心了,人心穩住了,大疫總會過去的。”
朱棣帶著幾分希翼道:“難道這大疫真的沒有辦法嗎?”
解縉道:“陛下,歷朝歷代都沒有辦法。”
朱棣沉默了片刻:“治國平天下,何其難也。”
解縉道:“所以圣人才說,治天下最緊要的乃是教化百姓,只有百姓得到了教化,只要倫理綱常能深入人心,那么……上天無論降下禍福,百姓們都能安分守己。”
“就說現在南京城里,不少人便因大疫而人心惶惶,以至流言四起,京城內外不安,臣以為這是教化不興的緣故。”
朱棣沒說什么,此時也沒什么心思繼續去聽這些說教。
若在往日,只怕早就跳起來罵娘了。
可朱棣這一次居然心灰意冷的樣子。
倒是讓解縉心里頗為愉快,朱棣這個人……過于注重軍功,而對文治沒什么興趣。
今日好不容易逮著了機會,總算可以說教一通,好讓陛下知道,這治天下的根本,可不是靠馬上得來的。
還是許多的士大夫,還有地方的鄉紳,通過儒家的禮教和鄉約鄉規來使百姓們順從,只有如此,那么這天下也就可以大興,區區災禍,終究是會過去的。
朱棣卻只覺得這些話,他懶得反駁,不過是厭煩而已。
他甚至此刻,恨不得回北平去,自己帶著軍馬去橫掃大漠,將這天下的事,都丟給太子。
尤其是解縉這些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