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七十八章:天羅地網-《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張安世氣定神閑地道:“遵命行事就好,不要啰嗦。”

    陳禮連忙收起吃驚的表情,便道:“是,卑下這就布置人手。”

    張安世便又看向張軏幾人道:“你們守在模范營,要求做到枕戈待旦。所有人,一日十二個時辰,必須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手不釋劍,隨時候命!若有異動,我要求一炷香能集結出擊。”

    張軏道:“大哥,這樣嚴重嗎?陛下……是不是已經成大行皇帝了?”

    張軏有些悲傷,他對朱棣還是很有感情的,陛下對他很好,處處噓寒問暖,現在看大哥的意思,這不是擺明著……陛下出事的征兆嗎?而且極有可能,大行皇帝已經駕崩了。

    張安世意味深長地看了張軏一眼:“不要有什么雜念。”

    即便是兄弟,張安世也是能隱瞞就隱瞞,不是因為張安世不愿意相信張軏他們,只是不相信他們的智商,若是被有心人套出什么話來,那么這個計劃,就功敗垂成了。

    吩咐定之后,張安世便到了自己的書齋里。

    在桌案跟前坐下,便見這里堆積著大量的書信。

    其中最多的,還是安南那邊朱高煦送來的。

    這書信極多,大抵都是安南的情況,里頭對于張安世的稱呼,容易讓人產生各種不適。

    什么‘愛兄親啟’、‘愛兄敬啟’之類。

    現在的朱高煦,很讓人放心,且不說兄弟之間的情感問題,他幾萬人馬在安南,此后四衛的親眷也開始移居安南諸州。

    這一直都是大明的方略,比如在云南和貴州,就建立大量的衛所,同時命他們的親眷前往屯田。

    這么一大家子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四處都是不放心的安南人,唯一能鎮住安南的,憑借的就是他們的戰斗力,以及遠遠強于本地土人的火器。

    沒有商行源源不斷地將大量的物資運送去,安南總督府,是根本沒有辦法有效地維持統治的。

    所以朱高煦每一次修書,都是來問物資。

    什么火藥短缺,什么新建了一支土人的保安營,也缺一些軍械,諸如此類的話。

    所以朱高煦難免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也就免不得要說上些各種肉麻的話了。

    再加上朱高煦這家伙,現在都在安南的邊境挑起各種事端,動輒去與暹羅挑釁,顯然……是在為接下來將商行的影響力滲入暹羅做準備,此時急需商行的支持。

    當然,張安世對于這種邊界上的摩擦,不甚關心,他關心的是安南的治理。

    楊士奇已抵達了安南,就任副都督!

    他這個副都督其實才算是安南真正的一家之主,因為朱高煦每日想的都是制造摩擦,操練將士,這安南的民政、通商、律法的擔子,就幾乎落在了楊士奇的頭上。

    對楊士奇而言,當務之急是加強犯難與內陸之間的聯系,因此……廣建港口和碼頭,希望借助海運,先加強安南與廣東、福建布政使司的往來。

    除此之外,修通往內陸之間的道路也是重中之重,緊接著便是在安南各州府,平衡當地土人貴族以及州縣官之間的利益,使他們能夠相互制衡。

    這一點對于楊士奇而言,可謂是小菜一碟!

    他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學習能力,很快便開始上手,并且借助商行,充實總督府的實力。

    于是大量商行的人員,招募進了總督府,尤其是朱金送去的一百多個落第秀才,這些人也被利用了起來。

    而楊士奇現在干的,就是對安南的各個部族進行甄別,尤其是大力的籠絡當地的漢人,這些漢人多是流入安南的大漢遺民,人口大致占了安南的一成左右,至于安南北方,幾乎已經漢化了的土人,也成了借重的力量。

    其中最大的舉措,就是進行文教。

    在這方面上,朱高煦顯然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他對儒學很排斥。

    而楊士奇則不同,他自知文教才是未來穩定整個安南的重要力量,因此廣設學堂,宣揚四書五經,并且下達所有貴族、官吏的子侄,都需入學堂讀書,并且設立了一個較為初級的考試,只有考試合規之人,貴族才可繼承爵位,地主才可繼承家業。

    當然,題目并不難,都是最粗淺的考試罷了,只需能讀寫常用字,默寫下幾首漢唐詩詞。

    張安世看過楊士奇的書信之后,大為贊賞,忙是叫人去請李希顏來。

    李希顏之前口里總是念叨自己是將死之人,行將就木之類的話。

    可最近的精神越來越好,在圖書館里可謂是如魚得水,偶爾在圖書館里講講學,或是寫寫文章,精神飽滿,大有向天再借五百年之感。

    二人見了禮。

    李希顏先是擔憂地道:“聽聞宮中出了變故,是真的嗎?”

    張安世嘆息道:“哎,別提啦,師弟一提,我便傷心。”

    李希顏便也嘆息:“既是大內有變故,為何不召大臣入大內呢……”

    張安世道:“大內的事……罷了,還是不說了,我傷心得很。”

    李希顏搖頭,他認為朱棣八成是不成了,不管如何,他和朱棣還是有師生之情的,心里多少有點難過。

    一番唏噓之后,張安世便直入正題,道:“師弟啊,我思來想去……總是在想,孔圣人弟子三千,才有今日儒家的盛況,我張安世作為大儒,不,作為孔圣人門下走狗,對于興盛儒門,光大門楣的事,十分上心!”

    “我心里愁啊,這文教了天下數千年,可天下的儒生,雖有增長,可終究教化天下的事,還是踟躕不前,若是孔圣人在天有靈,知道咱們后世的弟子們如此不成器,現在一定痛哭流涕,棺材都想掀了。”

    李希顏詫異得說不出話。

    只見張安世接著道:“宣揚禮教,我輩義不容辭,所以……我才來找師弟商量,我有一個計劃,要不……請李先生寫一些文章,還有以后在圖書館講學時,不如講一講……讓這儒生們,志在四方,為光大儒門,請讀書人……能有鴻鵠之志。”

    “就說安南吧,安南那邊的許多土人就不知教化,這孔圣人的東西這么寶貴,咱們不能暴殄天物啊,所以安南打算大肆宣揚文教!不只如此,還給予儒生們獎勵,只要肯去,無論是開設學堂的,還是去游歷的,都提供衣食,師弟,你先寫一篇文章,談一談這個事,到時我將這文章,刊載在邸報上。”

    李希顏對此倒是有興趣,儒家的本質是什么?就是教育!

    這是深入骨髓的,之所以儒家數千年來基礎無法動搖,就是他有一整套的教育體系,并且對于教化天下的事,十分熱心。

    于是李希顏露出了幾分微笑道:“這是好事,老夫來寫,過幾日請師兄過目,除此之外,老夫在圖書館,倒也有不少弟子,老夫可以倡議他們去安南,無論是游歷也好,還是在那地方扎根講學也罷,總之……能去一個是一個。”

    張安世贊賞地看著李希顏,點頭道:“師弟不愧和我一樣,都是孔圣人最忠誠的弟子,不像某些人,讀圣人書,只為求官和考功名,這樣的人,還敢奢談自己是圣人門下!我看……這些人狗都不如。我們一定要對這些假讀書人口誅筆伐,決不能讓這些卑鄙小人們得逞。”

    …………

    大同。

    一封書信,火速送入了代王府。

    代王朱桂,孔武有力,如今正在壯年,他和朱棣的喜好差不多,也愛弓馬和騎射。

    因此在代王府,有專門的跑馬場。

    今兒騎著愛馬在王府里的跑馬場走了一圈,朱桂便駐馬,而后便有宦官在馬下跪地,弓起身子來。

    朱桂踩著宦官的背下了馬。

    一旁的代王府佐官們一個個喜滋滋地迎上去道:“殿下好騎術,這等騎術,真是世間少有。”

    又有人道:“太祖高皇帝也是弓馬嫻熟,殿下方才躍馬,竟有高祖氣象。”

    朱桂接過了宦官遞來的巾帕,擦了額上的汗,開懷大笑道:“本王哪里比得上皇考,爾等不要妄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