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開太平-《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說罷,直接拎著丘松,邊走邊道:“你跟著來,沿途護我周全,別再和朱勇他們兩個混賬廝混了?!?
…………
東宮里。
接到了旨意的朱高熾,目光沒有離開圣旨。
良久之后,他將圣旨交給一旁的詹事府學士楊溥。
楊溥已經和太子朱高熾有了基礎的信任,他的才能,也得到了朱高熾的認可。
有了楊溥的協助,朱高熾處置起詹事府事務來更加的得心應手,這時,他不得不感謝張安世給他推薦了一個賢人了。
最重要的是,楊溥此人,行事穩重,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主見。許多時候,他提議的事,都讓朱高熾信服。
朱高熾道:“楊師傅,你瞧一瞧,父皇如此,是有何深意?”
楊溥只看了看,隨即道:“太子殿下……認為呢?”
朱高熾道:“府縣的知府和知縣,本該是吏部舉薦,尤其是四品以下,根本不必如此大費周章,現在陛下予本宮全權……”
楊溥搖頭道:“此非權,而是責。”
“責?”朱高熾詫異地看著楊溥,眼中透著不解之色。
“陛下一下子裁撤了這么多的知府和縣令,可見對于諸府事務,他極不滿意,也抱定了要好好整肅的心思。既然要整肅,那么太子殿下打算讓什么人……升任呢?若是后任之人,依舊如此,這天大的責任,便是太子殿下承擔了。”
朱高熾苦笑道:“父皇……這是給我出了一個難題啊。”
楊溥搖頭道:“其實這不是題,因為答案已經寫明了。陛下剛剛旌表了太平府,轉過頭又直接裁撤各府縣諸官,這答案不是很明顯嗎?”
朱高熾顯得遲疑地道:“那么……你的意思是……”
“陛下希望殿下提拔和太平府官吏一樣的人?!?
朱高熾道:“一樣的人?”
楊溥道:“準確的來說,是太子殿下,提拔太平府的官吏,任用他們,治理各府縣?!?
朱高熾聽罷,恍然大悟,便道:“本宮其實也想過這種可能,可是……既如此,父皇下旨便是,何須……”
楊溥笑了笑道:“因為太子才是未來的江山之主,太子殿下若是任命,既是示恩,如此一來,那些新提拔的官吏,自然而然,也就對太子感激涕零。而另一方面,也去除了他們的顧慮。行新政者,最害怕的就是朝令夕改,今日陛下要他們推行新政,他們盡心竭力去做,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受千夫所指??赊D過頭,新君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可能就要受到冷落?!?
“殿下,為何后世之人,極少害怕推陳出新?其根由在商鞅啊,推行新政者,必要觸及人的根本利益,方可成功。可一旦將人得罪死,便使自己陷入了極危險的境地,哪怕受到天子保護,能得勢十年、二十年,可一旦……換了新主,便有被人殺戮甚至是開棺戮尸的風險。正因如此,后世為政者,大多喜歡糊涂,所謂難得糊涂是也,往往做任何事都四平八穩,從不敢輕易越過雷池,說實話……這是許多人……怕了?!?
朱高熾認真地聽著,似乎也從中得到了一些感悟。
“所以陛下需要太子殿下來辦這件事,便是要告訴全天下,太子殿下……亦是支持太平府,更是教這些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跟著張安世橫沖直撞的官吏們知曉,陛下若是……”
楊溥在此,故意頓了頓,隨即才又道:“那也有太子殿下在,宮中的事,不必他們煩惱,他們只要敢破釜沉舟,將來必可高枕無憂?!?
朱高熾道:“父皇是要借我這個名?”
楊溥微笑道:“正是如此?!?
朱高熾道:“楊先生,看來父皇是徹底打定主意了。”
楊溥道:“對比如此懸殊,陛下怎會不下定決心呢?太子殿下性情寬和,陛下這是知道殿下并非是嚴厲之人,所以才提點殿下,該有所動作了?!?
朱高熾嘆了口氣道:“從新政的結果來看,這新政已是不可避免了。只是本宮害怕過于急迫,鬧得天下動蕩罷了。不過……父皇既是下定了決心,我這做兒子的,豈可猶豫呢?再者說了,安世這小子,做出了實績,本宮也是吐氣揚眉?!?
楊溥對此,沒有過多話語,臉上卻帶著微笑,算是認同。
朱高熾心情輕松起來,道:“其實啊……依本宮看,得讓瞻基來下這一道任命,那些太平府官吏,才肯寬心呢?!?
這本是一句玩笑話,楊溥聽了,也不由得忍俊不禁。
你看……三代人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這若是不放心,就有點不太禮貌了。
可此時,卻聽一個聲音道:“哎呀,姐夫,你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朱高熾:“……”
卻見張安世興沖沖地走進來。
楊溥驚訝,連忙起身向張安世見禮。
張安世只向他點點頭,便興奮地道:“讓朱瞻基來,那就再好不過了。瞻基,瞻基呢?教他來,我要親自督促他寫任命書。”
朱高熾于是道:“好啦,不要胡鬧?!?
他落座,接著道:“你在太平府的事,本宮已知道了,干的不錯,很好,本宮也與有榮焉。此番又有鳳陽府、淮安府、鎮江數府的知府、知縣盡都被罷黜,如今陛下命本宮選任新官,本宮想著……還是讓太平府的官吏來充任,你給本宮擬一個章程來,擇定人選。”
張安世道:“姐夫,這個好辦,我過幾日,便擬一個人選?!?
朱高熾深深地看了張安世一眼,暗示道:“要雷厲風行的?!?
張安世道:“肯定雷厲風行!只是有一些人,可能官職比較低微……讓他們直接……升任,會不會……”
這可能涉及到,連續跳好幾級的情況了。
“這個無礙。”就在朱高熾猶豫之際,楊溥毫不猶豫地道:“其實只要讓他們暫試即可,朝廷本就有‘試知府’、‘試知縣’的先例,可暫不增級品,先試任,若是果然堪用,再令其轉正即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