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六十章:賺翻了-《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夏原吉道:“老夫只想要回那些錢,為何要教人吃虧?”

    夏瑄便唯唯諾諾地道:“那……那兒子回頭去與金家的人……商議商議……”

    夏原吉道:“到時,別把老夫牽扯進來。”

    夏瑄點點頭道:“兒子明白,若是我等所為,那便是少不更事,可若是牽涉到了父親,就成了蓄謀已久了。”

    夏原吉感慨:“哎……若不是為了祖宗的家業,何至如此!我堂堂夏原吉……實不該出此下策。”

    夏瑄卻道:“這是上謀,如何算是下策呢?”

    “你懂個什么,為天下和社稷謀劃,這才是上謀,為這門戶私計去絞盡腦汁,再高明也是下策。”

    夏瑄苦著臉道:“兒子受教了。”

    夏原吉于是再沒說什么,只是端起了茶盞,若有所思地抱著茶盞紋絲不動,雙目失神。

    棲霞這兒,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通車大典,幾乎所有人都在忙碌。

    鐵路終于貫通,途徑十三縣還有棲霞,設十四站,如今已經過了檢修和試運營之后,一切準備妥當。

    新的車頭,運力大大的增加,速度也有所提升,已經能從一個時辰三十里,達到四十里了。

    如此一來,等于時速抵達了二十里,這個速度,雖然不值一提,可對這個時代而言,已算是效率大增。

    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可以通宵達旦的通行,一晝夜時間,可行四百多里。

    張安世隨即,開始讓人計算貨運和客運的價格,在經過大量的計算之后,在確保盈利的基礎之上,價格折算了出來。

    比之當下普遍的陸路運輸條件,運費足足降低了一倍。

    且在足足降低了一倍的基礎上,貨物的運力更不知提振多少,最可怕的是……它能達到準時準點的抵達。

    區分農業社會和商業社會最大的條件就在于時間的觀念。

    在后世,人們總說某些落后之地的人沒有時間觀念,這其實并非是人種的詫異,而在于……這些落后的區域,他們普遍沒有較為準點的交通措施,譬如同樣一批貨,從此處運到彼處,在沒有火車之前,往往可能中間的誤差會高達十天的時間,有時快一些,半個月之久,若是中途遭遇了變故,則可能一月。

    這對農業社會的人而言,可謂是習以為常,耽誤幾天事的功夫而已,可對于整個太平府普遍的作坊還有商賈們而言,其實卻是難以承受的。

    我的作坊需要用料來生產,結果你耽擱了十天半個月送來,那我豈不是要準備吃土?

    這就導致,許多作坊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就不得不提前的建立大量的倉庫,備下大量的原料,以防這運輸帶來的時間誤差。

    如此,作坊的運營成本大大增加,倉儲的成本也大大增加,而且因為提前備貨,對資金的壓力,也是不可想象的。

    可若是鐵路能大大的降低時間上的誤差,這所帶來的無形收益,甚至不是運輸價格降低可以比擬的。

    因此……當興建的鐵路司開始布告諸縣商賈和軍馬百姓,新鐵路的措施之后,尋常的百姓或許還后知后覺,可春暖鴨先知,諸多商賈聞言,已是聞風而動。

    試運營的鐵軌,這幾日都是人滿為患,不少商賈提前來觀摩,一時之間,盛況空前。

    不少人已開始于鐵路司簽署提前的貨運單,畢竟不少的商賈,他們往往有固定的客戶,需要隔三差五地將一車車的貨送出去。

    這鐵路不但大大縮減了運輸的時間,而且還能確保準點,甚至運輸的價錢比之從前還低不少。怎么看待,都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各處車站,人潮洶涌,都是穿著松江布或是棲霞新布的商賈,甚至還有人親自乘坐體驗一番,隨即便將此等稀罕之物,四處傳播。

    這樣的熱度,遠遠超出了張安世的想象之外。

    他原以為,人們未必愿意一下子接受這樣的新鮮事物。

    可顯然他是低估了明朝人對于新事物的熱情。

    此時想想,明清往往被人一并提出,可實際上,明人與清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就好像同樣是外來事物,哪怕是士大夫階層,那種接受程度都完全迥異。更何況是以商賈為主導的太平府呢?

    “都督,現在那棲霞站,每日都有數百商賈在那,驅都驅不走呢。”

    說話的乃是高祥,高祥笑了笑,接著道:“下官也去試了試,確實駭人,世上竟有此物,真是萬萬不曾想到。”

    張安世今日的心情顯然很好,笑著道:“好了,典禮的事,再想想哪里有沒有遺漏,可不能出錯,不然吃不了兜著走。”

    高祥道:“是。”

    另一邊,楊溥道:“如今這鐵路司,眼下可運營的蒸汽機車,有三十,主要是調度方面,尚需改進,等將來若是熟稔了,若是能增加到五十,便再好不過!”

    “現在的訂單,已經差不多要滿了,如今……下官在想……是否增加一些運力,一車只掛八個掛車,是不是太少了一些?”

    “不急,慢慢地來。”張安世從容地道:“這事交給徐景昌他們去想辦法,鐵路司的運營,還有人員的培訓,切切不能出差錯,出了差錯,就唯你是問了。”

    三十車每日同時跑,是個什么概念?是三十輛車在這一條數百里長的線路上,幾乎可以做到日夜不歇,運輸出三千噸,也即是六百萬斤,接近五萬石的運量,這還只是一日。

    一月下來,便是一百五十萬石。

    若是一年,即可幾乎將整個大明的糧賦統統運輸完畢。

    可是明朝要運輸這些糧賦,需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呢?幾乎上官府為了運輸錢糧,征募的民夫就有數百萬之眾,且這些民夫,往往往返就需數月。

    當然,眼下這鐵路線,只在太平府運行而已。

    張安世接著道:“鐵路司這邊……運營之后,賬目一定要清晰,所有的人員,也需定員定額,除此之外……這鐵路司下轄的鐵路巡檢司,從現在起,也要時刻巡視鐵路沿線,以備盜搶之事,這鐵路司的擔子不小,楊學士,你的責任也是不輕啊。”

    楊溥微笑道:“都督放心便是,下官盡力而為。”

    “不能是盡力,是決不能出差錯,出了差錯,便是唯你是問。”

    “是。”

    一切準備妥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良辰吉日已至。

    這一日,張安世一大清早便穿著欽賜蟒袍,率右都督府以及太平府上下官吏,提前至棲霞邊境侯駕。

    圣駕直到正午才抵達。

    張安世上前行禮。

    朱棣下了馬,笑了笑道:“怎的瞧你愁眉苦臉的,怎么,等了不少時候吧。”

    張安世道:“臣只是擔心錯過了良辰。”

    朱棣微笑道:“放心,誤不了你的事,真要耽誤了,不還有金卿家嗎?”

    這話里有話,畢竟……金忠是專業的,即便耽誤了,他也可以掐指一算,表示這個時辰耽誤得好,下一個時辰更好之類。

    金忠在后,笑了笑,沒啥表示。

    夏原吉的眼睛,則瞥向不遠處,皇孫的車駕。

    張安世在前引領,浩浩蕩蕩的人馬隨即便至棲霞車站。

    此處早已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便連模范營也已調撥了來,戒備森嚴。

    好在車站的位置,較為偏僻,在棲霞靠近南京的西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