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暴利-《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實際上,他們才是競爭關系,無論是糧產還是礦山,亦或者其他東西,他們對太平府的貿易都有重合,這就確保了,他們的東西,因為彼此要競爭,就難以高價售來這太平府,可我太平府的商貨有稀缺性,卻等于掌握了買賣的定價權,這才是其中最優握的利潤。”
朱金細細一思,便笑道:“還是殿下深謀遠慮……”
張安世道:“你少來這一套,難道你不懂其中的道理嗎?只不過你覺得這些油水還不夠,想要掙更多而已。我的姐夫乃是太子,諸王都是太子的至親,論起來,他們也是我的親人啊!我又怎好將所有好處統統都一人端走?總要給人留一點湯湯水水,殘羹冷炙,哪怕是肉渣吧,如若不然,那還是個人嗎?”
朱金笑了笑,沒吭聲。
張安世此刻,心潮澎湃,他站定,背著手,微微抬頭向上,他覺得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
此時感慨萬千地道:“蕪湖,要起飛了!”
眼下對于天下人而言,他們顯然還沒有看到,這背后最大的好處。
甚至有人覺得,太平府這是自絕于天下,在十八省推行新政阻力重重,于是乎,索性只好打了出海的主意。
雖然大明已開海,或者說,即便是大量的藩王開始封藩于域外,人們對于海外,還是沒有多少認知的。
無非就是蠻夷之地,我華夏無所不有。
這種根植于所有人心目中的印象,根深蒂固。
雖說相比于海外,大明確實已稱得上是富足,可他們顯然不知道一個道理,那些未開發的蠻荒之地,某種意義而言,才有升值的空間。
這就好像大家爭相想要搶購的盡是已經開墾出來的良田,可這良田的價格本就高昂,價值已經到頂,而張安世卻選擇了去開荒!
荒地固然一錢不值,可未來的升值是無限的。
幾日之后,朱棣頒布詔書。
這算是蕪湖郡王與各藩國徹底訂立了所有的協議了,而宮中進行了一次確定,買定離手,接下來,便是執行的問題了。
因而,太平府海關籌建。
聯合錢莊開始發放大量的貸款,尤其是造船的業務,如今最是火熱。
與此同時,錢莊開始推行海船保險業務,這汪洋之上,固有不少的兇險,某種程度,對于不少的商賈而言,出海即是一次豪賭,可有了保險,卻使所有人能夠均攤風險,確保有利可圖。
此后,棲霞商行宣布大舉投資事宜。
不少的商賈,曾在棲霞掙了個盆滿缽滿,如今,也是手持著銀子,關注著這一次的大舉動。
甚至已經有不少商行,顯然也看到了商機,已暗中開始布局了。
各藩國此時開始配合,予以大量優待的詔令。
除此之外,棲霞的軍械作坊開始大規模地擴建。
一個又一個的消息,令人眼花繚亂。
幾乎每一日的邸報之中,都會出現新的消息。
自然,絕大多數人是看不甚懂的,可也有人密切的關注,除了不少的商賈!他們往往對于這些極為敏感,畢竟……從前吃過虧,有時后知后覺,可能產生巨大的損失。
也有不少的讀書人,總會關注一些邸報中的內容。
至于關于棲霞的消息,只是附帶而已。
此時,在孔廟不遠的一處客棧里,不少年輕的士子正聚在一起。
這些都是來京參加科考的讀書人,古代交通不便,一旦中了舉人,為了不耽誤會試,往往各地的士子,都會提前進京,就在京城住下讀書,隨時應對科舉。
似文廟這樣的客棧里頭,便是舉人們常來的地方。
這里的不少人讀了邸報,都不由得露出欣慰之色。
他們不由得長長地松了口氣道:“現在看來,這蕪湖郡王也是深知他的新政,在我大明已是難以為繼了。如今……卻將主意打到了域外,這蠻夷之地,竟也要新政嗎?”
有人搖頭不語。
也有人恥笑道:“這新政,本就是蠻夷之法,豈不正好合了時宜?”
眾人便哄笑起來。
有人怪奇地對一旁的一個顯得安靜的讀書人道:“性和今日怎么不言了?”
這個被人稱為性和的人,乃是山東的舉人馬愉,馬愉入京之后,也愛讀邸報,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科舉的考試也涉及到了‘策論’,可要考好策論,就非得對天下的事有所了解才可。
他也算是山東的才子,此番進京,也是躊躇滿志,眾人驚嘆他的才學,都樂于與他交往。
以往馬諭對新政,也是嬉笑怒罵,可這些日子,不斷地去看邸報,卻顯得寡言少語。
“是啊,性和來說幾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