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六十章:你敢想嗎?-《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3)頁

    張安世的話可謂是斬釘截鐵。

    使得原本還有些心疼的朱金,頓時無言。

    張安世隨即道:“水師那邊,再等等看他的消息。”

    說罷,將目光投向后面進來的陳禮的身上,笑了笑道:“這受人災的各省,都派了人手嗎?”

    陳禮道:“按著殿下您的吩咐,這上上下下,都派了人。”

    張安世對陳禮的辦事能力素來是很放心的,便只頷首道:“繼續盯著,給我盯死了。”

    陳禮利落地道:“遵命。”

    “還有……”張安世又慢悠悠地道:“這河南諸省發生的事,有一些,可以稍稍透露給東廠。”

    陳禮一愣,一時顯得有些不明所以,便道:“殿下的意思是……”

    張安世道:“直隸外頭的事,有一些我們說出來,總有一些不便,可若是東廠來揭露,就不同了。這對東廠有好處,對亦失哈公公而言,也是一次露臉的機會,他不會拒絕。”

    陳禮只好點頭。

    張安世見他如此,猜到了他的幾分心思,笑道:“不要總想著這一點點的小功勞,眼睛要放長遠。眼下,這賑災的事,才是真正的人命相關,廠衛之間不必有什么妨嫌。”

    陳禮應道:“殿下說的是,卑下記下了。”

    張安世嘆了口氣,卻沒有繼續再多說什么,轉過頭,對站在一旁候命的一個書左道:“以我的名義,給諸王回書,要致謝,態度要謙和一些。”

    那書左忙是點頭。

    “接下來,就看看水師了……”最后這話,張安世像是自言自語地喃喃念著,而后嘆息了一聲。

    松江口岸,有一島,曰崇明,這崇明島,乃長江門戶,明太祖高皇帝在位的時候,曾賜東海瀛洲四字。

    這個諾大的島嶼,早年便有大量的百姓遷居,此后,水師在此設立了水寨。

    此時,有一艘艘的小船開始進入了海港。

    那停泊在碼頭上的小船,幾個赤身的漢子跳下來,而后,他們開始搬運下一筐筐的海魚。

    似這樣的小船,如今在此,多如牛毛。

    若早在數年前,在大明沒有真正開海之時,是不允許漁民下海的,蓋因為元朝末年的時候,漁民和私鹽販子一樣,一旦離開陸地,下海為盜,上岸便成了良民,因此,大明對入海捕魚,嚴厲禁止。

    可現在……這一個個精壯的漢子們,卻將數不清的海魚搬運上岸,數年之前,雖然開始風氣漸開,也有一些零星的百姓,開始下海捕撈。

    可人們已經對下海漁民有刻板的賊人印象,一般的良民,除非實在沒了生計,斷不會以此為生,所以下海捕魚者,依舊還是少數。

    可就在半年前,水師各處的水寨,突然有人張掛出了牌子,收購海魚。

    給的銀子,乃是真金白銀,絕不會缺斤少兩。

    有多少魚要多少。

    不只如此,還鼓勵百姓下海。

    甚至還有人專門教授人出海捕魚。

    更有水師專門設立了一些專供漁民下海的小碼頭。

    百姓們大多都謹慎。

    尤其是這個時代,務農能討生活,因而,對于許多的百姓而言,只要一日沒有到挨餓的地步,便就斷然不會輕易去做其他的嘗試。

    只是……各處的水寨,卻在百姓們之中頗有威信。

    從前是好男不當兵。

    可這些水師的校尉卻不同,他們一個個有水寨中有著極好的伙食,而且一個個看上去身體強健,身上穿著的,乃是上好料子制的衣甲,據聞其中不少,竟是大名鼎鼎官校學堂出身。

    在尋常百姓眼里,官校學堂出來的,就是秀才。

    此等人,自是百姓們眼里再光鮮不過的身份。

    而如今這些人發了話,甚至親自帶人下海教授捕撈,甚至愿意提供一部分的漁具,更是許諾了捕撈海魚之后,可獲得不錯的銀子。

    利誘足夠吸引,自然就會有魚兒愿意上前。

    于是,終于有人肯嘗試。

    第一批出海的,照著方法,果然帶著滿當當的海魚回來了。

    這個時候,不存在所謂的過度捕撈,而且禁海之后,周遭海域的魚群幾乎沒有漁民這個天敵,因此,毫無懸念的捕獲量不小。

    緊接著,他們一登岸,隨即便有人開始給他們的魚蝦上稱,照著價格,直接給銀子。

    這些新漁民們,睜著吃驚不已的眼眸,幾乎是顫抖著捧著這沉甸甸的銀元,竟是老半天說不出話來。

    平日里務農,莫說是佃戶,即便是那些尋常的自耕農,家里有個十畝八畝的土地,其實日子也是苦巴巴的,一年到頭來,勉強有一點養家湖口的糧食就已算是生活不錯了,至于錢……他們可能看過銅錢。

    可銀子這東西,除了偶有一丁點的銀子打制成銀飾當做傳家寶之外,幾乎不存在和人進行銀子的交易。

    可現在,這一趟出海,七八日下來,當這四五兩銀子落在手里,卻給他們一種,說不出的激動。

    他們眼里放著光,光里閃動著希望。

    “多謝,多謝。”

    一聲聲激動不已的致謝,這哪里是在賣魚,就好像是在乞討一般。

    很快,消息傳出來,緊接著,便有許多的百姓,開始蜂擁下海了。

    他們乘著水寨設計出來的一種專用漁船,拿著設計好的新漁具,一個個奔赴汪洋,彼此之間,交流著打撈海魚的經驗。

    至于哪家小子,出海幾趟,竟回家便娶新媳婦的事。亦或者,誰家打撈的海魚多,因而被水寨那邊,賜了一個’捕魚能手‘的匾額之類的話,更是令人津津樂道。

    許多的漁場,幾乎都是水師標定了位置,而后讓人掛榜張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