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六十九章:御前問審-《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朱高熾一宿未睡。

    他睡不著。

    好在這些時日,他身體大好,竟也能熬得住。

    很快,錦衣衛那邊就來了消息。

    一份名錄交到了朱高熾的手里。

    朱高熾只低頭看了一眼名冊,道:“確鑿嗎?”

    “確鑿無疑。”這校尉道:“殿下,那被拿住的周五,本就是周家人,一直都給周家看家護院,他是受了周舉人的吩咐……”

    這校尉詳細地奏報。

    朱高熾點點頭道:“既如此,那么還閑著做什么!抽調護衛,再點幾個錦衣衛和模范營的校尉隨行,都隨本宮來,即行查抄周家、王家、趙家,連夜行動,不要走漏風聲,教人跑了。”

    “喏。”

    朱高熾此時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隨即道:“各府縣的賊子,一旦襲擊失敗,自知自己罪孽深重,必定要逃亡,甚至可能,這些亡命之徒,會糾集一起,到時……或要成我大明心腹之患。”

    “傳出消息,模范營從附近州縣,立即抽調了三個百戶規模的人馬來,三百人馬為骨干,再召集一些護衛,隨時預備平叛。”

    細細吩咐一番后,朱高熾便匆忙地出了營,帶著人馬,很快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

    此時的周舉人,顯然雖是一路憂心忡忡,卻還是抱有極大希望的。

    不得不說,這還多虧了那些錦衣衛還有太平府的人征發的民力。

    這些吃飽喝足的百姓們,在這些時日,竟重修了何處的官道,鋪設了不少便民的石橋,以至原本泥濘難行的道路,現在竟是暢通無阻。

    這碎石鋪就的道路上,周舉人便立即遇到了不少同行之人。

    這些人,有的乃是從關中早早出發,有的來自于河南其他州府,眾人沿途遭遇,自報家門,雖是彼此相隔數百里甚至千里,卻也有不少,都是周舉人如雷貫耳的人物。

    這些……可盡都是天下讀書人的種子,不說他們的學問和家世,單說人脈,都是通天的。

    親族里頭在朝中為官者,數不勝數。

    周舉人一下子像吃了定心丸,有這些人同行,一齊往南京城,大事可定。

    于是轉眼之間,他們已至鎮江。

    自鎮江坐了渡船,便可沿水路至南京。

    此時南京城處,竟已是人滿為患,幾乎這城中所有的客棧,都已客滿。

    周舉人這樣的人,可不是獨身而來,身邊跟隨著不少書童、小廝、使女,就好像搬家一般。

    人越聚越多,一到京城,也不急著狀告,而是立即去投親。

    他們這樣的人家,誰家沒有幾個親戚在朝中為官的呢?

    周舉人當下,也去拜訪了自己的一個堂兄。

    此公在太常寺擔任奉禮郎,彼此相見,不甚唏噓,說起了鄉中的事,這位堂兄也憤怒起來,很是氣憤地痛罵了張安世無恥。

    隨即又給周舉人出主意:“張安世勢大,憑借一人兩人是告不倒他的,最好的法子,就是天下的百姓,齊去狀告訴冤。其他的,朝中自有人借機行事。為兄我不過區區奉禮郎,位卑職淺,實在幫不上什么大忙,可這鄉中慘象,你與其他諸公,必要稟明,到了那時候,才有成功的希望,免除債務,也就有望了。”

    周舉人記下,又去見了一些親友。

    他當初會試的時候就來過京城,所以也無心去游覽。

    等到京城這邊,像周舉人這些人越聚越多,不日,便傳出傳聞,說是七月十九,太歲千秋,伸張冤屈,便在此日。

    七月十九,據傳是太歲星君的誕日,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兇禍福,古人認為太歲乃是兇兆,可選在此日,前去伸冤,無疑是有人借此意喻,張安世這般欺辱他們,是犯太歲的意思,也即是太歲頭上動土。

    于是到了七月十九這一日,便有無數的人,竟是不約而同地都往午門而去。

    轉瞬之間,竟有兩千人之眾。

    至宮門口,有宦官面無表情地出來,本是要查看詳情,卻有許多人,紛紛取了訴狀,送至這宦官的面前。

    宦官看得頭皮發麻,這一份份訴狀,他雖看不甚懂,卻也覺得此事非同小可。

    當即入宮稟奏。

    這些人的詳情,朱棣是大抵知道的,四省這樣的大災,有人入京陳情,朱棣是打心里鼓勵的。

    畢竟,這也是皇帝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

    因此,他特意召了百官,便是要借此機會,當著百官的面,好生議一議。

    只是這宦官將這足有一沓厚的訴狀送到了他的面前。

    朱棣乍看之下,先是心頭驚愕,卻是不露聲色,而后平靜地道:“分發百官,教他們來看看,且看看……天下百姓的疾苦。”

    宦官躬身說是,而后將這訴狀,一份份分發給殿中百官。

    等有一份,分到了張安世手里的時候,張安世低頭一看,便見這草民泣血陳告的刺眼字樣。

    張安世懶得去看,他見不得這等文字里的悲劇。

    百官們則是各自低頭去看,臉色都極怪異,一個個神色詭譎的樣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