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再造太平府-《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這樣的做法,看上去確實有些過于大刀闊斧,卻對新政有著巨大的幫助,若是仍然留用原先的官吏,反而可能會有后患。
當然,對于官員,自然是革除,可對于各地的文吏,張安世卻采用了另外一種辦法,那即是暫時留用,以觀后效。讓他們再各衙門里先公干各一年半載,再進行考核,若是可用,則轉為正吏,若是不合格,直接遣散。
這其三,便是采用新政之法,要開始丈量和分發土地了。這關乎到河南和關中的穩定大局,百姓們不可能永遠接受賑濟,分發他們土地,讓他們在災后,有自己的生業。
這關中和河南土地平坦,土地算起來,還勉強稱的上是肥沃,大抵的統計下來,關中和河南現在大抵有三百多萬戶人口,而這地方,本身耕地就多,張安世預計,每戶可得五十畝以上,足以讓人維持生計,除此之外,在補以一些農具和糧種,那么人心也就可以安穩了。
除此之外,便是打擊盜賊、修建道路以及水庫灌既等措施。
這些都是細項,田有了,路通了,既可為朝廷解決了糧食問題,又可確保沒有餓殍,緊接著,便可吸引一些工商的舉措,可鼓勵太平府的一些商賈,至關中和河南等地進行投資。
這些舉措,其實和太平府差不多,不過這么大的地方,真要干起來,卻是不容易。
朱棣反復看了幾遍。
而后又取了一份奏疏,這份奏疏是張安世與章程一并送來的。
他慢悠悠地打開,隨即便見著了張安世關于舉薦朱瞻基為和州知州的建言。
朱棣見罷,不禁莞爾,而后看向一旁的亦失哈道:“朕的孫兒……似乎已可以獨當一面了。”
亦失哈不明就里,道:“陛下……圣孫天資聰慧……”
朱棣擺擺手,卻道:“張卿希望讓瞻基擔任和州知州,你怎么看待?”
亦失哈心里一驚,而后忍不住欽佩起張安世來。
此次,任張安世為大都督,可以算是破天荒的事,哪怕是元朝那樣稀里湖涂的統治,幾乎是瞎幾把折騰,動輒給人高位,授予人軍政大權的王朝,都沒一次性授予人直隸、河南、陜西三地都督節制的。
因此,這需陛下下定不小的決心。
誰料張安世這個小子會做人,轉手就將和州交皇孫來治理。
難怪張安世能得如此的信任,令他忍不住感嘆,這張安世不做太監,實在太可惜了。
亦失哈心里搖搖頭,卻忙喜氣洋洋地道:“奴婢哪里敢有什么看待,不過奴婢以為,這對皇孫有莫大的好處。”
朱棣頷首道:“是啊,既可磨礪一下瞻基,也是讓瞻基收獲人望。張卿為了他的外甥,真是操碎了心啊。”
亦失哈干笑道:“奴婢聽宮外人說,這民間有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的說法……”
朱棣來了興趣,于是好奇道:“這是什么意思?”
亦失哈卻是有點為難地道:“其實奴婢也不甚懂,聽他們隨口說的。”
朱棣似乎心情很好,對亦失哈沒有見怪,只道:“朕越發覺得,張安世這個小子,實在多智而近妖,比較起來,他比姚師傅還更高明一些啊!”
說到這里,朱棣臉上的表情不自覺地透出了幾分落寞。
自打姚廣孝圓寂之后,朱棣對姚廣孝甚是懷念,這姚廣孝在朱棣心目中的份量,自是極重。朱棣對張安世如此評價,可見一斑。
想了想,朱棣站了起來,背著手來回踱幾步,才道:“這份旨意,也恩準了吧。還有……太子在河南,也不必急著回來。朕聽聞他在河南差事辦的不錯,很有幾分朕的氣象,那就讓他好好地呆一些日子,體察民情吧。”
亦失哈忙道:“奴婢遵旨。”
朱棣隨即饒有興趣地站了起來,道:“和州……來……取輿圖,朕好好地看看。”
亦失哈自然是忙去了。
很快,直隸的輿圖便送到了朱棣的面前。
朱棣的目光,很快便落在了這應天府與太平府之間的和州上頭。
隨即,只聽他自言自語地道:“和州倒是不大,雖名為州,卻不過是一個縣罷了。人口也不多,只區區數萬戶而已……這地方……拿來瞻基試試手,倒也不錯,此地距離京城,也不過一日半日的功夫……嗯……”
…………
太平府里,大量的人員開始流動。
今日還是一個一等吏,轉過頭,就被清吏司喊去談話,然后,收拾東西,就準備去某縣擔任縣丞。
所以,現在這棲霞這兒,隔三差五就有人放鞭炮。
張安世則命人開始招考文吏,又從各大學堂的畢業生中,開始挑選人員。
此時,朱瞻基則已是新官上任,好在他任職的地方多,便立即體會到了當初張安世讓他在各地任職的好處了。
幾乎奏報上來的任何事,他雖未必精通,卻也大抵能夠知道一些底細,下頭的官吏們所奏報的事,也幾乎沒辦法對他隱瞞。
畢竟,這位皇孫從前就干過這個,你還想湖弄他?
不過很快,朱瞻基便開始警惕起來。
而后,朱瞻基心急火燎地尋到了張安世。
而張安世此時,卻在與一個個即將要赴任的官員進行談話,所以會客室里,竟有不少人在候著。
朱瞻基居然沒有沖進去,而是到另一處會客室里靜候,直到張安世與其他人一一談完,他才進入張安世的值房。
張安世笑吟吟地看著朱瞻基,端起桌上的茶盞,呷了一口,才施施然地道:“怎么樣,新官上任感覺如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