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九十三章:震驚-《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3)頁

    朱棣顯然對域外之事,極有興致。

    他看著鄭和,而鄭和則躬身道:“奴婢揚帆,先經(jīng)天竺,隨即遠渡重洋,走的乃是當(dāng)初鄧健的路線,先至一處大陸,隨之一路沿著這大陸的沿岸前行,繞行了足足數(shù)千里,一路向北,抵達了這極北之地。”

    朱棣一面認真地聽著,一面低頭看著海圖。

    鄭和又道:“此地亦是土地肥沃,多是白面紅法之鬼狀,似是分裂為諸國,倒與我中國先秦時相似。”

    “先秦?”朱棣驚奇地道:“是春秋?”

    鄭和道:“大抵如此,此地有大小邦國數(shù)十上百,彼此攻伐,又或連橫合縱,已征伐數(shù)百年。”

    朱棣頷首:“征戰(zhàn)數(shù)百年,倒是虧得他們能鬧騰。”

    鄭和道:“奴婢也是這樣想的。”

    朱棣揶揄地看向張安世,道:“張卿,你不是也對海外的事極有興趣嗎?張卿如何看待?”

    張安世的話卻是出人意表,只見他道:“征戰(zhàn)數(shù)百年……臣才覺得可怕。”

    “哦?”朱棣道:“何以見得?”

    張安世便道:“長年累月的混戰(zhàn),必定使其士農(nóng)工商,統(tǒng)統(tǒng)都為戰(zhàn)爭服務(wù),為了不使自己戰(zhàn)敗,那么必定要舍棄一切毫無用處的繁文縟節(jié),將所有的物資和財貨,統(tǒng)統(tǒng)投入軍備之中,且必定要推崇武力,一切文人,也勢必追求簡單有效的陰謀權(quán)術(shù),而不會陷入清談。其對戰(zhàn)爭空前的重視,也勢必會令他們的戰(zhàn)術(shù)不斷的更迭。”

    張安世想了想,也打算引經(jīng)據(jù)典,于是道:“就好似是戰(zhàn)國時一般,起初是李悝變法,使魏國強盛,又創(chuàng)下魏武卒的軍制,以至魏國強極一時,于是各國為了生存,就勢必紛紛變法。此后趙武靈王,開始胡服騎射,使趙國的軍事達到頂峰,各國見狀,必定迅速跟進,此后,便又有了楚國的吳起變法,燕國啟用蘇秦、樂毅,秦國的商鞅變法。”

    “為使增強國力,外御敵國,各國無不屢屢更迭內(nèi)政、軍事,且使匠術(shù)也隨之戰(zhàn)爭,不斷的更迭,臣聽聞,戰(zhàn)國時許多鍛造兵器的技藝,即便是放在數(shù)十年前,我大明的匠戶,也未必能與之爭長短。所以臣以為……還是要警惕為宜,切切不可姑息。”

    朱棣聽罷,倒是認真思索起來。

    其實對于許多事,像朱棣這樣的人,一點即明。

    可以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既是當(dāng)時天下最動蕩的時期,可同時,也是變法和武器以及戰(zhàn)術(shù)更迭最快的時期。

    幾乎數(shù)十年功夫,就出現(xiàn)一種新的變法,出現(xiàn)新的霸主,而很快,其他各國紛紛效彷學(xué)習(xí),在此基礎(chǔ)上,又更迭出更新的東西。

    于是朱棣深以為然地道:“張卿之言,不可謂不深思熟慮,我中原一旦安定,則勢必要承平,承平日久,也未必是福。只是而今天下承平,當(dāng)如何才能杜絕承平散漫之心呢?”

    張安世道:“臣……以為,當(dāng)定下一些章程,只是如何擬定,卻還需太子殿下來主持。”

    朱棣便看向朱高熾道:“太子與張卿、金卿人等好好議一議,拿出一個章程來。”

    朱高熾稱是。

    朱棣又看向鄭和:“這樣說來,這如赤鬼一般的諸國,不可小看,鄭伴伴可還有什么要進言的?”

    鄭和道:“我大明的諸多財貨,都受他們的喜愛,奴婢船上的一些人,與他們交易,即便尋常的瓷器,他們也愿爭相購置,除此之外,其國對于航海,也頗有興趣,其中有佛郎機國,他們精通航海術(shù),還有英格蘭國,亦對航海頗有興趣,奴婢還聽聞,他們與東邊的大食人,亦是征戰(zhàn)不休,只是百國林立,彼此攻伐,實在混亂不堪,奴婢也無法盡言。”

    朱棣聽罷,不由得唏噓,感慨地道:“此地若是出一個始皇帝,更為心腹大患。”

    鄭和又道:“至于這沿途,奴婢經(jīng)一大洲,上一次航行,其實就已抵達該洲東岸,只是此番航行才知此洲之巨,該洲人膚如黑炭,多為土人,以采集和狩獵為生,此地雖不貧瘠,不過許多落腳的船員,一旦靠岸,卻容易滋生疾病,幸賴船上備有蕪湖郡王所產(chǎn)的藥物,竟可治愈。”

    “該洲從奴婢的航程來看,只怕不下中原三倍,亦是不容小覷,奴婢回航時,留下了數(shù)百人,于各處的口岸,令他們駐留,待來年再下西洋,再派船只去補給……”

    朱棣頷首。

    鄭和又道:“再有天竺國,天竺國亦是百國林立,其中還有諸多當(dāng)初蒙古人征伐所存之汗國,奴婢此番回航時,再天竺進行過較長時間的駐留,在天竺一大島,花費重金,購置了土地,建立了一處碼頭,也了解了天竺的風(fēng)土人情……”

    朱棣道:“莫非這天竺,與那佛郎機所在之國,也是先秦之時嗎?”

    鄭和道:“正是。”

    朱棣:“……”

    朱棣心里其實覺得很意外!

    說實話,朱棣其實是有些不理解的,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之中,至少朱棣是認為,天下遂歸于一統(tǒng)乃是常態(tài)的事。

    所謂大一統(tǒng),早在漢朝時,就已成了深入骨髓的主張。

    原以為天下其他各洲,也必是如此,今日方知,原來大明才是那個異數(shù)。

    朱棣皺著眉頭楠楠地道:“諸多汗國……”

    他背著手,皺著眉頭,來回踱步,顯得心事重重。

    張安世看著不語的朱棣,驟然明白了朱棣的心意。

    說到揣摩上意,乃是張安世的長項,于是氣勢洶洶地道:“陛下,暴元禍亂華夏有百年之久,不曾想,這域外竟還有這樣多的暴元殘黨,太祖高皇帝雖以布衣出身,卻驅(qū)逐韃虜,陛下乃太祖高皇帝高皇帝子孫,理應(yīng)繼承太祖遺志,驅(qū)逐暴元,還我……還天竺人河山。”

    一下子的,這話就像突然炸鍋了一般,下頭百官開始竊竊私語。

    他們深知張安世是個什么德行,這家伙平日里還算平和,現(xiàn)在卻突然氣勢洶洶的,十之八九這家伙是揣摩了上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