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五百零四章:位極人臣-《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3)頁

    解縉沒搭理張安世。

    卻轉而對朱棣道:“臣蒙陛下厚恩,既格外開恩,準臣入閣,那么臣豈敢尸位素餐?懇請陛下,明發旨意,徹查天下似山東這樣的弊桉,正本清源,一掃天下冤屈。此事……臣可以文淵閣大學士之身主持,點選人員,分赴天下各府縣,翻閱舊桉,進行清理。”

    解縉越說越顯得痛心,早知道這樣,他就該直接說:“陛下……不澄清吏治,百姓必受冤屈,百姓蒙冤,朝廷即便再如何利民,也不過是一紙空談而已。應效京察,對天下各州府進行一次普察,方才可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使朝廷的政令得以貫徹,百姓才可安居樂業,臣不才,甘愿為前驅!”

    說罷,拜下,行大禮。

    于是殿中又死一般的寂靜。

    京察……對于大臣而言,絕對不是好事。

    大明雖有京察的制度,可除了太祖高皇帝時還算苛刻之外,此后就慢慢的松弛了。

    畢竟,鬧的大臣們怨聲載道,實在不像樣子。

    因而,太祖高皇帝的時候,是三年一查,此后,就變成了十年一查。

    十年也就算了,再到后來,純粹就變成裝一下樣子了。

    何況,京察還只是根據京官來進行考察,現在解縉直接喪心病狂,居然要梳理天下的官吏和冤桉,這就比太祖高皇帝時更甚了。

    張安世聽著,竟是無言。

    這解縉……以前的時候就很莽,現在回朝,反而更莽了。

    張安世對京察的印象頗深,因為他依稀記得,明武宗的時候,太監劉瑾,就進行了一定的改制,其中的方向,除了淘汰了一千多冗官之外,就是進行了頻繁的京察,當時直攪得雞飛狗跳,不少人因此而罷官。

    更兇殘的是,劉瑾還盯上了翰林院,歷來朝廷的規矩是,翰林官一般不外任,可劉瑾直接將大量的翰林進行外放擔任地方官。

    如此……就真的把清流徹底得罪了,因為清流是入閣的主力,一旦外放做了地方官,那么這翰林的清貴身份,也就徹底的沒了,反而淪為了下乘,成了濁流。

    這倒還罷了,劉瑾居然還在蔭官上頭做了手腳。

    原本大明以來,所有的大臣,都會給一定恩蔭的資格作為獎勵,譬如一個二品的大臣,他的兒子,可以冊封一個官身。可劉瑾掌事,縮小了文官、勛戚的加贈范圍。即正一品、從一品有政績者,可以加贈。正二品至正五品之間的官員,無論政績如何,俱不與加贈。勛臣須有軍功、文職二品以上須政績顯著,才可加贈。如果政績平平,則無論品級高低,所有官員一律不與加贈。

    自然而然,劉瑾也觸犯了眾怒,最后的結局……是凌遲處死。

    朱棣本就已怒不可遏。

    此時憤恨于底下竟有這么多欺上瞞下之事,他即便知道,天下有許多的冤屈,卻不曾想,竟是到了怨氣沖天的程度。

    聽了解縉之言,他眉微微一垂,道:“卿家所奏,確實關乎國本,事已至此,已不可繼續姑息了,解卿愿為朕分憂,那么就有勞解卿……”

    朱棣頓了頓,又道:“下旨,解卿任吏部尚書!”

    丟下這句話,不等眾臣反應,朱棣便已拂袖而去。

    可一聽這吏部尚書四字,眾臣直接色變。

    吏部尚書,乃是天官,不過……這里的文淵閣大學士任吏部尚書,更多的只是一個兼職,其實朝廷已有專職的吏部尚書了。

    這等于是……平時的時候,解縉是大學士,可一旦解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以吏部尚書的身份,對吏部的情況進行掌握……甚至是主導。

    永樂初期的時候,文淵閣大學士更多只是擔任私人秘書的工作。

    可漸漸的,隨著文淵閣大學士因為靠近中樞而日漸顯赫,而文淵閣大學士,理論上其實不過是區區五品而已。

    可是隨著參與政務的事越來越繁重,為了建立文淵閣的權威,到了永樂十七年的時候,朱棣開始授予楊榮人等尚書、侍郎的加銜,算是確定了他們宰輔的身份。

    一般情況,文淵閣大學士,或兼禮部尚書,或者戶部尚書。

    吏部情況特殊,朱棣沒有授予,現在好了,直接授予了吏部,其心思已經不言自明了。

    朱棣說罷,便再不管眾大臣,直接拂袖而去。

    他冷著臉,臉上像是氣鼓鼓的,此時顯得怒氣沖沖,可畢竟年紀大了,已過了親自殺人的年齡,只是他丟下的加吏部尚書四字,其殺心已是畢露。

    朱棣擺駕一走,殿中嘩然。

    眾臣無所適從,還有牽涉山東布政使司的大臣,更是臉色蒼白,竟是一言不發。

    其余人等,似乎也開始擔心起來。

    他們原本還在想著,怎么解決掉太子與張安世的章程,將這宰輔必起于藩國長史的事,給攪黃了。

    可現在……誰還有這個閑心?畢竟……接下來就可能命和烏紗帽都要沒了,還關注什么前程?

    解縉卻是在朱棣離開后,便再也不發一言,他拜謝之后,卷起袖子,匆匆而去,目不斜視,將眾人拋之腦后。

    張安世則是不理眾大臣一個個精彩的臉色,興沖沖地到了太子朱高熾的身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