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天數有變-《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3)頁
鄧達毫不猶豫,隨即便取出了密信,遞給吳二看。
吳二捏著書信,借著最后一點晚霞的余光,瞇著眼睛,細細看過了幾遍,方才抬頭起來。
他目中閃爍著什么,眼里既有一種讀書人的渴望,卻又因為常年是疍民的緣故,帶著對一切的疑慮。
鄧達自是明白他此時心頭必有顧慮,故而也不催促,而是道:“這是宋王殿下的詔令,宋王殿下是什么人,就不必我說了吧,你是常看邸報的人。”
吳二看著鄧達道:“殿下……他的意思……”
“他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立即剪除叛賊,除惡務盡,叛賊既裹挾了無知百姓,那么……自當有草莽志士奮然而起。你們的處境,宋王殿下是知道的!而邸報,你也看了這么多,自然清楚新政的政策是什么?”
吳二神色復雜地道:“疍民……也與其他百姓一樣?”
鄧達臉色坦然地道:“疍民也是我大明子民,既是最尋常的百姓,都是如此,疍民自然也一視同仁。”
吳二咬著唇,依舊顯得猶豫。
鄧達道:“伱若是信不過,那也無礙。我現在還有許多事要干,待會兒還要去其他的村里。”
“且等一等。”吳二道:“鄧先生,若是單槍匹馬去,只恐不穩妥。”
看著吳二臉上的關切之色,鄧達笑了笑道:“我自信,大家還是信得過我的。”
此時的鄧達,面上雖還是和顏悅色,可此刻,這和顏悅色之下,還多了幾分傲色。
別的不敢說,鄧達卻是相信自己在這里取得了信用。
吳二遲疑了一下,苦笑道:“此事太大了,我需與大家伙兒商議一二。”
鄧達頷首,轉而用一種語重心長的語氣道:“時不可待,這些叛賊,還有那些士人,你是心里有數的。他們成了事,那么疍民便永無翻身之日,好好想一想吧,你們在海上漂泊了數百年,委屈求生,世世代代,哪一代人不是有血有淚,錯過了這個時機,教他們真抵擋住了新政,那么……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他頓了頓,接著道:“鄧某人出身江西名門望族,這位夏賢弟,亦是名門之后,沒了新政,我們也不失一場前程,錦衣玉食,自不待言。可若是沒了新政,真正世世代代乞食,腳不立錐之地的,卻是你們。新政的推行,本就是要惠澤天下的百姓,倘若我等麻木坐視有人借叛亂之名而阻礙新政,那么……”
鄧達語氣開始加重起來,道;“那么……你甘心這樣過一生,可你的兒子呢,你的孫兒呢?也如你這般嗎?你已算是讀書人,是明事理的。”
若說方才一番大道理,吳二還在猶豫不決,可被詰問到兒子、孫兒時,他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吳二沉著眉道:“二位先生給我幾個時辰,明日清早……最遲明日清早,二位先生就在此地候我,我必給二位先生一個交代。”
鄧達和夏瑄對視一眼,鄧達頷首:“甚好。”
那吳二已是心事重重,卻與其他的男子嘰里呱啦地說了一通,眾人也不賣魚了,仍舊背著竹簍,便又回船上去,不久之后,便進入了海灣,漸漸消失不見。
天色已經暗沉下來,看著那船只逐漸消失在海平線上,夏瑄不由道:“鄧長吏,我們真的等?”
鄧達毫不猶豫地道:“等!”
夏瑄臉上卻是有著深深的不解,忍不住道:“可為何先尋這些疍民?”
鄧達道:“因為疍民最苦,最沒有退路。”
夏瑄便道:“可……這吳二真的能……”
鄧達點點頭道:“他讀過書,見識過這天下什么樣子,若是尋常的百姓,我們可能需要耐心的跟對方解釋無數遍,對方也未必肯輕信我們,可吳二懂。”
夏瑄道:“只是……就一個吳二懂……又能如何……”
“你這就不明白了。”鄧達露出一絲微笑,道:“這天底下,你知道為何會敬重讀書人嗎?因為他們擅長講道理,他們明是非,吳二能讀書寫字,在疍民之中,必有極高的威望。疍民們可能不相信其他人,可吳二既是他們自己人,又見多識廣,陛下的旨意,他們可能不信,宋王殿下的詔書,他們可能將信將疑,你我二人的話,他們可能不聽,可若是吳二決心跟我們干,那么……就不同了。”
“咱們二人,信宋王殿下;吳二信我們,疍民們信吳二。”
“這也是為何,推行新政,也要普及知識,單單一個新政的章程,若是沒有數千數萬個吳二這樣的人,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這也是咱們郵政司的職責所在,現在……你明白,我們不只是跑腿了吧。”
夏瑄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卻是道:“不知其他人,是否順利。”
他說的其他人,或許是平潭驛的其他驛卒,亦或者是整個福建,大小六十七處驛站的上千個驛卒。
鄧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要去想其他,做好我們自己的事便行。”
次日清晨。
二人重又回到了這海灘上。
在焦灼的等待中,拂曉之際,海面上的薄霧剛剛散去。
卻在此時,海面上,出現了一艘艘的艦船。
這些艦船,大多簡陋殘破,他們沖上了海灘,隨即,便是烏壓壓的人,涌了上來。
足足數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