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任禾不建議任何人去學習周老,就好像那位不告而別的支教老師他也能夠完全理解,周老這樣的精神是不可復制的。 但他欽佩周老,這并不矛盾,只能說人生追求不一樣,如果周老知道任禾還在玩極限運動,他也不會建議所有年輕人向任禾學習。 記者們匯聚在京都報業集團的樓下守著,他們只有一個目的:采訪周老。 周無夢和京都報業集團的每位同事逐個握手:“感謝大家這17年來的精誠合作,再會。” 一大群和周老同事多年的工作人員當場就哭出聲來了,這種場面就像是看見一位英雄遲暮,那種場景是心酸的。即便他們知道周老是要去做慈善了,還是忍不住有這么一種感覺。 周老和大家握完手就走了,所有人目送著他的背影。 周無夢在門口遭遇記者后,也不管大家問什么,只是笑著說道:“其實我很感謝我的新東家,他的青禾基金讓我找到了當初年輕時的感覺,終于重新有了一個夢想,而且還可以萬事不求人的去做我想做的慈善,從京都報業集團離開一方面是因為我確實到了該退位讓賢的年齡,畢竟連自己家的報紙都有點看不清了,另一方面也是覺得自己喜歡這件事情,歡迎大家關注青禾基金、支持青禾基金。” 說罷就上了青禾基金的破商務車朝著青禾基金的總部去了。 其實商務車也是剛買的高配,只是他們天天鉆在深山老林里實在太廢車了…… 記者們面面相覷,他們今天第一時間就是去調查青禾基金,然而調查的結果卻是很驚人,可調查的數據只能看到周無夢現在就是它的法人,所有人卻查不到。 而且青禾基金的運營模式也是極度古怪,竟然是以兩本書作為全部的資金來源:追風箏的人、三字經! 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運營模式,也不私募、也不公募,就靠兩本書的收入做慈善。 追風箏的人有多賺錢他們是知道的,畢竟現在天天都掛在熱銷榜上呢。 但是有個問題:青禾基金的所有人就是追風箏的人的作者吧?不然無法解釋它的版權會成為青禾基金的資產,還有三字經。 這個作者不僅匿名寫書,而且還把所有的收入全都用來做慈善,這是誰?! 記者們直覺中發現,也許這個人的身份是比周老離職更大的一個新聞啊……周老的新東家,光是這個噱頭就足夠精彩了,全國有多少人有資格當周老的新東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