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前最高的是科恩兄弟新作《醉鄉(xiāng)民謠》以3.3分領跑群雄,《天注定》以3分位居第二。 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為2.5分。 當然,戛納電影節(jié)的場刊評分并不能作為金棕櫚獎的最終依據(jù),甚至有歷來評分最高的電影,基本上拿不成金棕櫚的說法。 據(jù)統(tǒng)計近十五年中,只有四次是是場刊評分第一的影片拿了金棕櫚。 而中國至今唯一拿到了戛納電影節(jié)最高榮譽大獎金棕櫚獎的影片《霸王別姬》,當年在場刊評分中則是以3.6分高居榜首拿到了金棕櫚獎。 戚昊對于自己能不能拿金棕櫚心里也很沒譜。 威尼斯電影節(jié)更講究藝術均衡的水準,柏林電影節(jié)更強調(diào)導演的個人風格,戛納被大眾認知的,是比較鼓勵創(chuàng)新、推崇創(chuàng)造性。 他作為一個青年導演,按理來說符合應該被鼓勵的標準。 然而,戛納電影節(jié)又是A類電影節(jié)里最為保守的一個。 通常從戛納出身的導演有一條清晰明確的道路:入圍平行單元,入圍主競賽,成為評審,隔三差五多次入圍主競賽,拿幾個獎項之后,能不能拿金棕櫚就要看命了。 所以在戛納,驚喜這件事情完全沒有保障。 兩天后首映的女同性戀題材影片《阿黛爾的生活》場刊評分高達3.6分,取代《小偷家族》成為評分第一。 導演阿布戴·柯西胥曾執(zhí)導《谷子和鯔魚》,此次的《阿黛爾的生活》時長達三小時,用極其細膩鮮活的手法講述了兩個同性戀女孩從相識到形同陌路的故事,令人潸然淚下。 影片拿下如此高分,給那些未必屬意這部電影的評委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 甚至就連戚昊最堅定的盟友克里斯托弗·瓦爾茲,都表達了他對戚昊獲獎金棕櫚的擔憂。 并且告知戚昊評審團內(nèi)部目前割裂嚴重。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最支持戚昊的并不是同為華人的李諳,李諳對《阿黛爾的生活》這部同性戀電影反倒更為欣賞。 最力挺戚昊的除了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然后就是妮可·基德曼。 另外,印度女演員薇迪雅·巴蘭也支持戚昊。 大概是因為長得帥,兩個美女評委都對戚昊青睞有加。 霓虹評委河瀨直美更支持《如父如子》。 最后一個評委克里斯蒂安·蒙吉更支持《阿黛爾的生活》。 七個評委,有三個支持戚昊,兩個支持《阿黛爾的生活》,一個支持《如父如子》,評審團竹席斯皮爾伯格的態(tài)度就至關重要。 但是斯皮爾伯格一直沒有態(tài)度。 他和戚昊相談甚歡是真的,但是他本身屬于特別保守的人物。 而保守的人物,就特別容易信奉按部就班那一套,比如先入圍平行單元,再入圍主競賽,先拿幾次小獎,再角逐大獎。 戚昊做了兩手準備。 電影上映之后,就安排著去香江上映了,以便能夠參加本屆香江電影金像獎的報名。 如果拿不到戛納這邊的,拿香江那邊的也行。 再不濟就是申城國際電影節(jié)。 三個保障手段,肯定不至于全都落空。 所以戚昊的心態(tài)非常平和,甚至有閑情逸致接受了幾次媒體訪談,有國內(nèi)的媒體也有國外的媒體。 甚至有法國的財經(jīng)頻道對他專訪。 這個就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戚昊還是去參加了,聊了一下經(jīng)濟方面的話題。 他得到了不少的未來商業(yè)信息,從蘋果、特斯拉、新浪也能看到一些端倪,再加上博覽群書,自然不會在訪談中露怯。 當然,他也不可能給法國人貢獻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看了他的商業(yè)訪談,就覺得這人牛逼,他的成功不是無緣無故的,不存在任何的僥幸。 但是想要從里頭提取一些有營養(yǎng)的東西,借此跟著他一樣走上人生巔峰,那是純屬做夢。 時間很快就到了閉幕式這一天。 戚昊已經(jīng)在這邊待了十來天,每天只能通過視頻看到老婆孩子,早就已經(jīng)歸心似箭。 去特么的金棕櫚獎。 早知道就答應申城國際電影節(jié)的評委邀請,然后拿大學生電影節(jié)的最佳影片算了。 在首都那邊,還不影響看孩子。 閉幕式紅毯上,最出風頭的還是范雪雪,她之前開幕式就已經(jīng)參加過一次了。 屬于商務活動。 前幾天她參加了《花容月貌》首映禮,還出席了電影雜志《好萊塢報道》為其專門在戛納舉行的“范雪雪之夜”派對,并授予她“年度最佳國際藝人”獎,這也是該雜志首次設立的獎項。 《小偷家族》首映她也去捧場了,還責怪戚昊不找她演女一號。 戚昊則是和《小偷家族》的一眾明星走了紅毯。 頒獎禮開始之后沒多久就開始頒獎了。 分成了好幾個單元,比如香港導演劉韻文執(zhí)導的《過界》入圍一種關注單元,杜七鋒執(zhí)導的《盲探》入圍午夜展映單元。 主競賽單元放到了最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