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看重輿論-《諜影凌云》
第(1/3)頁
“師兄,最近沒什么事吧?”
楚凌云明知故問,真有什么事,鄭廣濤絕對會匯報,督查室人不多,但干勁最足,而且消息最靈活。
他們有錢,每個人都養(yǎng)著自己的外線。
別說果黨,整個小島有任何大點的動靜他們都能夠知道。
“沒有,就是那些廠子,目前大部分已經開工建設,銷路方面還需要你多多幫忙。”
“沒問題,所有廠子的產出,自己沒有銷路的,楚氏公司全包了。”
楚凌云還以為什么事,就現在那些廠子,生產的東西根本裝不了幾船,楚氏公司的前身可是貿易公司,之所以買那么多船,為了就是給自己的貨物做運輸。
“好,這次真要多謝你了。”
大公子眉開眼笑,廠子好建,東西也不難生產,現在臺灣這邊的人工確實不貴,他們的產品很有競爭力。
有楚氏公司包銷,他可以后顧無憂的來發(fā)展。
“師兄,自家兄弟,不用那么客氣,咱們這邊發(fā)展肯定要采購一些國外的東西,同樣可以交給楚氏公司來做。”
楚凌云趁機給自己公司攬活,把這些大宗交易拿到手,他更方便其中的操作。
“可以,不過楚氏公司能不能搬遷到臺北來,這樣更方便你做事?”
大公司猶豫了下,答應這點完全沒問題,交給誰都是一樣的買,以后的發(fā)展確實需要采購國外的很多東西。
比如原料,臺灣太小了,原料不足,很多原料需要采購回來,加工成品后再賣出去。
“師兄,英國人不會同意的。”
楚凌云微笑搖頭,大公子真能憋住勁,直到今天才提出這個要求。
楚氏公司很大,又欠了那么多銀行貸款,別說英國人,美國人也不會同意把公司總部搬遷到臺北。
現在的臺北哪里都無法和香港相比。
大公子純粹是因為私心說這種事,他們拿什么來和香港競爭,支持楚氏公司的發(fā)展?
楚氏公司不是小公司,是擁有兩百多艘貨輪,上千萬噸運輸能力的超級大企業(yè)。
“算了,當我沒說。”
大公子苦笑搖頭,楚凌云不把楚氏公司搬來他明白原因,現在確實沒底氣和資格去要求這點。
“師兄,我在美國的電影獲得了成功,這件事你知道吧?”
“知道,那部電影我看了,確實不錯,本赫真的很漂亮。”
大公子立刻點頭,楚凌云自己拍的電影,臺灣這邊肯定會上映,如今楚凌云在這邊有著好幾百家電影院,已經是最大的電影院公司。
“我現在對文化產業(yè)很有興趣,準備多在這方面發(fā)展,出版社,報社,廣播,電視臺,我都會來做,包括電影院,以后臺灣我準備至少開一千家。”
“這么多,好,有什么問題和需要,我都會支持你。”
大公子微微一怔,聽楚凌云的意思,這是打算正式進軍文化產業(yè),電影嚴格來說屬于娛樂行業(yè),不過此時沒有分的那么細。
“多謝師兄。”
大公子不可能反對楚凌云的這些投資,他很清楚,這些都是輿論,楚凌云手中有這些輿論武器,對他來說一樣有很大的幫助。
況且項目一多,楚凌云在臺灣的產業(yè)便會越多。
回到督查室,余華強第一個來匯報。
楚凌云經常不在,督查室現在的當家人其實是鄭廣濤,他主要負責整個督查室的運作,督查室和楚凌云開的廠子,全部交給了余華強去管理。
先見余華強,就是問問這些廠子的情況。
“主任,咱們的廠子都已經建好,督查室的廠子招募了兩百多名工人,按照您的要求,主要是生產棉布,深加工一些絲襪,女性內衣等等,原料方面咱們不缺,不過已經生產了不少,暫時還沒有賣出去。”
余華強輕聲匯報,這邊是輕加工業(yè),目前的原料主要從東南亞地區(qū)采購。
這樣能節(jié)省運輸成本。
督查室的投資小,主要做紡織產業(yè),縱觀整個世界的發(fā)展史,幾乎所有國家的工業(yè)興起都是從紡織業(yè)開始。
在中國古代,布匹來源少,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衣食住行,衣排在了首位。
很早以前,布帛和錢是可以畫等號的,布帛就相當于錢,可以直接拿去換東西,其實就相當于買。
新中國的發(fā)展也是一樣。
不管東北還是中原,很多地方先興起的就是紡織業(yè),各種棉紡廠林立,早期這些廠子養(yǎng)活了大批工人,也是熱門的工廠,不少工人擠破頭皮都想進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