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卷總結-《禁區之狐》


    第(1/3)頁

    又到了給這一卷作總結的時候了。

    一不小心這一卷就寫了一百二十二萬五千字。

    是字數最多的一卷。

    從一月中旬寫到七月中旬,足足六個月,半年。

    導致本書的總字數也突破了三百五十萬字。

    不過本書并不以字數來決定劇情走向和什么時候結束。

    所以三百五十萬字并不代表著接近尾聲,實際在我心中的故事才剛剛過半呢。

    畢竟胡萊和他的伙伴們才第一次參加世界杯,怎么就可能迅速收尾呢?

    那豈不是白瞎了前三卷的鋪陳?

    總之大家要有耐心,說來話長,這真的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我力求在這個故事里把我這些年的思考和想說的話,全都寫出來。

    畢竟這對我來說,是我在將近二十年網絡足球寫作生涯要給自己一個交代的作品,我不會敷衍了事,也不會為了完本而匆匆爛尾。

    哪怕有人說我水,說我寫的啰嗦,我也還是堅持。

    因為在我寫完了再回過頭來看,會發現其實那不是一本,而是一個世界。

    說回第四卷。

    先說最近一個比較有爭議的情節,那就是世界杯最后中國隊3:3戰平巴西這個結果。

    其實在寫世界杯劇情之前,我就一直在猶豫,在苦惱。

    那就是我有沒有勇氣詳細的寫一場“失敗”。

    這個“失敗”不是某一場比賽,而是這一整段劇情——因為沒有小組出線,沒有產生爽快的最終結果,所以對于讀者來說,這是無效情節,自然就是失敗。

    我以前不是沒寫過失敗,畢竟我還沒寫過一個從未輸球的故事。

    但以前的我在處理這些失敗劇情的時候,通常會采用一些更新技巧或者寫作技巧來把失敗模糊化,規避掉這個“雷點”。

    比如一筆帶過,用較短的篇幅盡量把這事兒揭過,或者直接調時間線,專業就是半年后,主角已經遭遇挫折,準備打臉了。

    比如《勝者為王》里面常勝從瓦倫西亞轉去執教羅馬,結果在羅馬遭遇滑鐵盧,只待了半年就被趕出門。我就直接用新聞回顧的方式簡單交代了一下,把描寫重點放在他選擇去拉齊奧打羅馬臉的劇情上。

    因為我知道讀者們不喜歡看虐主,他們也清楚虐主其實是為了讓后面主角打臉回來,屬于欲揚先抑中的“抑”。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為什么要把筆墨浪費在挫折劇情中給大家添堵呢?反正挫折也不過就是為了給主角制造打臉的理由而已。

    那就直接寫反手打臉的部分好了。打臉的理由給到讀者知道就行,不用詳細寫。

    這樣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成績也好看。

    直到現在,這種處理技巧也是對的,確實是這樣。商業嘛。

    想當初我寫《冠軍教父》的時候,詳細寫了托尼·唐恩的第一屆歐冠決賽,非常詳細,賽前賽中賽后……然后讓諾丁漢森林代替阿森納,重復了一次2006年歐冠決賽的劇情,輸給巴塞羅那。

    我當時這么寫的時候其實很爽,尤其是最后托尼把銀牌扔給一個小球童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爽爆了……

    但是發出來,被讀者罵得狗血淋頭。

    罵得有多慘呢?

    慘到就連跳舞都看不下去了,跑來我書評區發了一篇長評幫我解釋,為我站臺替我說話……

    然后他跟著我一起被罵……

    別看現在很多人說《冠軍教父》是最經典的足球,但實際上一直到連載結束,對《冠軍教父》的評價都并沒有現在高,在當時是比不上《我們是冠軍》的。這一點我記得很清楚。

    小加文的死導致沖超失敗、被解除一線隊主教練職務后竟然沒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而是重回青年隊執教、歐冠決賽遵循歷史的慣性輸給巴塞羅那、和唐的重逢相遇,等于多了一個人知道主角穿越的秘密、突發心臟病強行制造挫折打壓主角、和俱樂部老板決裂離開諾丁漢森林、再腆著臉重回諾丁漢森林……其實有很多劇情在當時都是雷點,爭議不斷——我不是說以現在的網文節奏去評價,而是就在當時的那個網文審美體系下,這些都是不討讀者喜歡的東西。

    至于說我水的留言書評那就更多了……

    至于《我們是冠軍》就更不用說了,也就是當時大家還算寬容,放到現在,估計光是張俊的那個圣母性格就足夠惡心走很多人……更不要說我竟然還讓楊攀在中國隊和日本對比賽的時候故意輸球,就為了搞死當時的中國足協大領導——想想現實中國足1:5輸給泰國青年隊,逼迫卡馬喬滾蛋所引發的輿論風波,就知道這個情節是多么的“劇毒”……

    所以寫了十七年足球,商業,我很清楚哪些東西是雷點,最好不要碰。如果一定要寫,也應該用什么技巧掩飾過去,盡量降低讀者的不適感。

    因此我才在世界杯劇情之前反復猶豫很久:

    我究竟敢不敢詳細地寫一場“失敗”?

    根據我的經驗,我知道讓中國隊世界杯小組賽出局,是肯定會讓讀者不爽的——是的,這本和起點其他的足球不一樣,其他足球讀者紛紛要求作者不許寫國足,我這本大家卻紛紛要求我寫國足的時候再大膽一些,再YY一些……捂臉。

    這當然也說明其實我把書里的國足寫活了,寫的讓人愿意對他們寄予希望了。

    這其實對我是一種贊揚。

    但同時,也給了我巨大的壓力。

    如果我沒讓中國隊小組出線,會不會引來惡評如潮?

    當然,雖然有這樣的顧忌,我也沒改變大綱說要讓中國隊小組出線。

    在我一開始的設計中,中國隊的第一屆世界杯就是打完小組賽就打道回府的。

    我猶豫的的只是敢不敢,而不是要不要。

    寫還是要寫的,而且要詳細寫。

    寫一屆注定沒有結果的世界杯。

    最起碼表面上看起來是沒有結果的。

    但其實在我心里,我知道這次世界杯雖然沒有打進淘汰賽,卻并非是毫無意義的失敗。

    這一點我在施無垠的述職報告那章就借他的口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如果能夠給未來的國足留下火種,那就算失敗也是值得的。

    但怎么定義這個“失敗”?

    就像有讀者說的,打進淘汰賽,然后遇上法國,干脆利落地輸掉也可以接受。

    這種當然是失敗。

    只是我覺得對于中國隊在本書中的世界杯這條主線來說,這樣不算失敗。畢竟第一次參加世界杯,就能打進淘汰賽,而且還是輸給了強大的法國隊,怎么能算失敗呢?

    簡直是一場“光榮的勝利”。

    這樣一來,讀者們從情感上來說不會有絲毫覺得可惜的。

    因為輸的很正常,就該輸。

    我所謂的“失敗”應該就是有遺憾的,讓人覺得不應該這樣,其實應該可以更好,太可惜了,有點憋氣……

    肯定有人會問:為什么要這樣?這不是和讀者對著干嗎?

    我當然不是和讀者對著干,《禁區之狐》畢竟本質上還是一本爽文啊……

    只是我認為這屆世界杯上的“失敗”對于書中這支國家隊,這些國腳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牽扯到我這本書的主題之一——成長了。

    所有人都在成長,胡萊在成長,胡萊爸爸在成長,謝蘭在成長,王光偉、張清歡、陳星佚、羅凱……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他們都在成長。

    利茲城這支小球隊也在成長。

    中國隊、中國足球自然更在成長。

    在校園篇里我已經通過校園足球的發展描述了中國足球的改革和成長。

    但這還不夠。

    落到“國腳”這個群體上,其實是沒有成長的——到目前為止是這樣。

    他們只是一群由個個角色組合而成的群體而已,并沒有形成一種共同意識。

    但他們不可能一直這樣,在未來他們勢必是要成長起來的,要有變化。

    這正成長不是實力上的成長,而是內心的成長。

    陳星佚、張清歡、羅凱、王光偉、夏小宇……他們的實力其實都在增長,內心也在變強。可這是作為“職業球員”,而不是作為“國腳”,兩者是有著很大不同的。

    職業球員踢球是為了賺錢,為了自己各式各樣的目標和理想。國腳踢球則是為了更多形而上的東西。

    有讀者說讓他們不爽的原因不是中國隊不能小組出局,而是出局的方式,感覺太容易滿足了,沒有求勝心,提前認輸了,在平局和輸球都是出局的情況下,為什么不拼一把?

    這讓他們覺得這支球隊根本沒有一顆“冠軍之心”,那章標題就像是莫大的諷刺。

    我得說這位讀者說的非常對,呈現出來的中國隊確實就是這樣的,也是我希望寫出來的效果——讓你看出這些東西,那說明我寫的還挺好,目的達到了……笑。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本書寫到現在三百五十萬字了,只有主角胡萊明確地說過他的目標是捧起世界杯。

    其他人,哪怕是王光偉、張清歡、陳星佚、羅凱他們,都沒有表現出來自己在國腳生涯中的目標和野心。

    第三卷第117章“胡萊的野心”里,我就借用胡萊和張清歡、丁元海三位國腳的對話表現了這種差異。

    丁元海覺得這次就算沒進世界杯也沒什么,反正以胡萊他們的能力,下一屆世界杯預選賽肯定有戲。

    但胡萊卻著急,因為再過四年,歡哥就二十八歲了,二十八歲職業生涯正值壯年的歡哥卻只能第一次參加世界杯,積累經驗。

    這不是浪費嗎?

    他希望中國隊能夠屆屆參加世界杯,這樣歡哥的天賦才不會被浪費。

    他的這個野心嚇住了沒什么遠大志向,只想把眼前比賽踢好的丁元海。

    也讓張清歡這個曾經的國內頭號天才失神——因為中國隊次次都能參加世界杯會怎么樣,就連他都想象不出來。

    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想過,沒這個意識。甚至連去踢世界杯,他更多都是為了完成爸爸的期望。

    這屆世界杯的中國隊里那些老球員,諸如江萬慶、姚華升,他們的表現也很出色,我花費了一些筆墨描寫他們的堅持和表現,也描寫了他們在面對平局的時候的欣喜。

    對于他們這些這屆世界杯很可能將就是唯一一屆的老球員來說,中國足球的未來不在他們身上,所以他們成不成長無所謂,他們以后怎么樣也無所謂。

    而現階段的國家隊球員大多數其實和他們一樣,在世界杯上并沒有什么野心,也沒有胡萊那樣明確的目標說我要拿世界杯冠軍。

    他們的想法其實是這樣的——“能參加一次就足夠老子吹一輩子牛逼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能夠3:3逼平巴西隊就是老子的高光時刻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世界杯不敗我的職業生涯就無怨無悔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張清歡、王光偉他們當然不會只參加一次世界杯,但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同樣缺乏自我意識,并不覺得這次小組賽沒出線是失敗,或者他們壓根兒就沒想過要世界杯小組出線。

    因為代入到那個世界中去想一想,就會覺得其實以中國隊在這屆世界杯上的表現,已經足夠讓國人感到驕傲。

    假設,假設2002年世界杯,中國隊2:2戰平哥斯達黎加,1:1戰平土耳其,3:3逼平巴西,然后小組出局……那么請問作為球迷的我們是該罵他們在對巴西的時候最后時刻收縮防守只想保住平局的做法是提前投降,還是高呼“國足牛逼”?

    最后沒出線,肯定會有人覺得遺憾,惋惜是肯定會惋惜。但要說遺憾和惋惜就會轉變為指責這些球員不夠拼、丟人現眼,像有些讀者那樣說很過激的話,認為國足給他們強行喂屎……我覺得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心而論,這些球員在書中的想法和表現都是正常的——有讀者說在明知道拼一拼就能出線的情況下為什么不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