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二章 七橋-《我從凡間來》
第(2/3)頁
更有甚者,無數人斷定,今次這番智斗,必將載入大越文史,眾人皆有參與一種參與歷史的奇妙感覺。
卻聽許易道,“在許某老家,有兩座小島,一名桃花島,一名俠客島,共有七座木橋將兩座小島,并兩岸連接起來。許某幼時,常在島與島之間游玩、往來。偶然一次,許某便想,能否從兩島與兩岸之間任意一處出發,恰好將每座木橋都經過一次,再回到原點。自十二歲發現此趣味之始,總計六七年,許某來往復行七橋上百次,總是不得而解,今請襄王世子代許某解惑?!?
說罷,他便問宦官要來紙筆,當眾落下那兩島與兩岸并七橋之草圖,宣示眾人。
此題才出,滿場又是轟然,誰也沒想到值此關鍵時刻,這位詩仙詞圣,竟弄出此近乎玩笑之題。
相比那石頭浮水,明顯能看出玄機,這題根本就是走線,只須多試幾遍,總能得出結果。
饒是襄王世子已提起心思,驟然聞聽此題,也忍不住一喜,他不懷疑許易題中有深意,可他大可照貓畫虎,學許易答那石水之問一般,只給結果,不給義理。
所以只須重復試驗,其中隱秘道理,他大可不去深究。
他正暗喜之際,卻聽許易道,“適才,回答世子之問,前后某不過耗時半盞茶不到。不知世子回答許某之問,需要多久,正如陳先生所言,為免耗費時間,才比斗得急智,倘使用時太多,未免有違選此項比斗之本意,不知世子意下如何。”
“某便用半柱香,不,至多一炷香,一炷香未答出,便算某輸。”
許易提出時間之論,更讓襄王世子心頭大定,認定了許易是擔心他的重復試驗,取得結果。
他心中暗道,今次非要一掃頹然,掀許易個大跟頭,以他的急智,旁人試驗一遍的功夫,足夠他試驗十遍,且過目不忘,更無比紙筆,全靠心算。
這一炷香的功夫,怎么也夠他試驗個數千遍,區區幾座橋,怎能經得起數千遍的試驗。
襄王世子話落,便有小黃門捧出香爐,置于暗上,點燃市面通用之計時線香,便自退去。
早在小黃門點香之前,襄王世子便盤膝坐定,閉目絕聞,腦海中展開了飛速的心算。
眼見一炷香已燒去三分之一,襄王世子面上的表情猶如一幕驚心動魄的風景,從最初的安寧到后來的面皮猙獰,再到最后的揮汗如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