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尊重他的選擇-《大明第一貢生》
第(3/3)頁
朱秀榮道:“父皇,兒臣問您,若是張先生真的要走,去游歷四海,您會讓他走嗎?”
朱祐樘搖頭道:“秉寬不會的。”
“兒臣是做假設,父皇應該想想這件事了。”朱秀榮道,“以兒臣設身處地去想張先生的境遇,要是他真的想走,就怕您攔不住。與其如此,兒臣認為,還不如讓他走。”
朱祐樘道:“他又并非是只身一人,還有他的家眷,你以為是當個苦行僧,一個人說走就走嗎?”
朱秀榮問道:“所以父皇是準備以張先生的家人,來脅迫他留在京師嗎?”
“你這孩子,怎么說話呢?”朱祐樘厲聲道,“為父豈會強人所難?但朕也認為,秉寬現在使命尚未完成,還沒到他走的時候。行了,你也早些回去睡吧,朕還有事情要想。明天就動身回京。”
……
……
朱秀榮離開之后。
朱祐樘遲遲沒睡著,他幾次把楊鵬叫進來,問是否有張周派人傳來的戰報。
但每次都失望,因為張周現在近乎是處于失聯狀態。
若是在草原平定之前,朱祐樘完全是不用去考慮這件事的,因為君臣之間是有共同的約定,也有共同的目標,君臣二人會非常信任,彼此都是在為這個目標而奮斗。
但在此時……草原已不再是大明的大患,平定草原也不用什么幾年十幾年的,或許幾個月,一年之內就能完成。
甚至以后不去平定,只需要派兵去接收土地,在草原上修建一些土城就行,甚至還可以把很多草原部族收編過來,讓他們當大明的子民,不讓他們留有兵馬便是。
但就是這樣……
才讓朱祐樘覺得,自己好像也失去了人生目標。
他睡不著,從帳篷內走出來,隨即讓人去把謝遷給叫來,似乎在這種時候,只有謝遷這種“老江湖”,才有資格為他答疑解惑。
“謝先生,朕先前跟秀榮說了幾句,就是朕的女兒,她與朕說,秉寬的志向或不在朝堂,如今他幫朕平定草原之后,將來很可能是想游歷四海,做個出塵之人。”朱祐樘道。
謝遷點點頭道:“這倒很像是他的性格。”
“連你也這么認為?”朱祐樘很驚訝。
謝遷反問道:“那陛下覺得,他一心是想留在朝中為官嗎?”
朱祐樘被問得一怔,隨即道:“從入朝第一天,朕便覺得,秉寬與別人不一樣。”
“是啊。”謝遷笑道,“他入朝之后,看似是在與人爭,但其實并沒有直面去爭。到他位列兵部尚書之后,仍舊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朝中月余都見不到他的人,去一趟濱海城就是幾個月,經常不回京師……”
朱祐樘想到這里,也不由被謝遷的情緒所帶動。
朱祐樘道:“所以說,秉寬從入朝第一天,就只是想幫朕完成理想,并沒有為他自己著想。他并沒有打算把持朝政,也沒有去結黨營私,為朕所舉薦的人,最后都成為朝廷棟梁,卻唯獨沒有成為他的黨羽。”
謝遷笑道:“陛下,這么說,就有些過了。他也沒有這么開明大度。”
朱祐樘皺眉道:“謝先生,您覺得,朕應該怎么對他呢?”
這問題,也把謝遷給問住了。
謝遷思索了半天,才說道:“回陛下,臣并不知道該怎么做,但自古以來,當外患解除之后,這內憂就會產生,如果換做是老臣,于此等時候激流勇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您真的確定,他會選擇退出嗎?”
“什么?”朱祐樘好像沒明白過來。
“臣是說,您為何不等他自己上奏,把他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呢?要是陛下覺得不放心,不妨把現在的疑惑,也讓人如實通知給他,讓他知道……原來陛下是尊重他的想法,讓他根據內心來選擇……這不好嗎?”
謝遷顯然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雖然他現在已經決定背離傳統文臣,但并不代表他不會為那些傳統文臣著想。
若是出現張周這個把持朝政,文治武功都近乎于九千歲的家伙,那對大明朝來說,可是個巨大的隱患。
他作為文臣,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也不會因為這幾年與張周的相處和和解,而改變。
朱祐樘道:“對,朕要讓他知道,朕并無兔死狗烹的想法,也讓他知道,無論他選擇怎樣,朕都會尊重他的選擇。這才是朕與他的相處之道。謝先生,真的要感謝你,這次要不是你,不能讓朕解開心結。”
謝遷則笑著說道:“陛下還是應該感謝小公主,是小公主的聰慧,為陛下點明這一切。老臣……也只是抒發己見,未曾對您有多大的幫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