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72章 民學-《調教大宋》


    第(1/3)頁

    感謝”紫夜灬未央、飲水醉夢“的打賞,謝謝支持!

    目前唐奕手可用的牌,只有一張半

    一張是鄧州的嚴河坊,而那半張,就是即將建立的回山民學。

    嚴河坊的經營模式,有些類似于后世的農村合作社,雖不似后世為集體所有,但嚴河坊已起到了整合小自耕農的作用,把整個鄧州的果農、花農全部串聯了起來。雖然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結算生產營收,但是,統一種植,統一銷售的模式已經形成。

    可以說,嚴河坊已跳出了以自然需求來支配供給關系的階段。

    從果品種植到釀酒,再到銷售、運輸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已經開始改變鄧州人的生產觀念。相信隨著嚴河坊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規模經營的好處,從中吸取經驗。

    而未來的回山民學,則有另一番深遠的意義。

    唐奕之所以迫切地想辦民學,起因在沒入京之前。

    因為唐奕要走了,以往都是由唐奕來歸賬的嚴河坊急缺一個帳房先生。可就是這么一個賬房,張全福找了一個月也沒找到合適的人選。

    唐奕就奇了怪了,可著鄧州城還找不著一個會算帳的了?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會算賬的,還真就不好找。

    “賬房”在大宋可是稀缺缺型人才。為什么呢?因為識字又精通數術的賬房來源只有兩個渠道。

    一是多年舉業未成的老文生。這部分人中,大多數都是富人階級,就算考不上,也不愁沒飯吃。只有那些家貧的文生,才會為了生計出來掙錢養家。

    只是,讀書人本來就少,缺錢的讀書人就更少了。這樣的人只要一出來,就有商家高薪聘用,搶都搶不著。

    第二種就是以師帶徒,一個老帳房收了徒弟,教上十年才能出徒走單。

    所以,不用細說,也知道多不了。

    第一種情況是沒辦法,古代教育成本極高,讀書人即使是在文風最盛的大宋,也是十不足一的存在。在窮人之中更是低的令人發指,要不然也不會有寒窗苦讀,一朝高中,就被傳為千古佳話的事情了。

    第二種是實行一對一的單線教學,不但制約了普及率,而且還養成了藏著掖著的臭毛病。

    這件事讓唐奕猛然想到一個問題,就是華夏古代的教育模式和現代為什么有多么大的不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