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六十九章 金針堂-《道門法則》


    第(1/3)頁

    ps:  感謝楊柳岸邊only恩呢打賞,感謝販小小、arttp、無窮小量、yangzhigang、老虎斑斑、小星抱衾與綢、嵐升叢、吃飽撐著2013的月票鼓勵。

    眾人回到曲流亭中等待,便繼續討論起深秀大師入明境一事。趙然趁此機會了解了一番佛門修行境界和層次問題。

    按照佛門的劃分,修行途**有六大境界需要達成,從淺到深依次是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與道門以箓職劃分境界不同,佛門認為,人人皆有佛性,只不過為“蒙塵”所蔽,故此無法展現,也無法擺脫輪回。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將自己的佛性重新開啟,就好像“除塵”一樣,將佛性靈臺清掃干凈,以恢復本來面貌。

    那么靈臺在何處呢?靈臺即在六根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眼、耳、鼻、舍、身、意,這是人的根本,就好像草木有根一樣,由六根而生六識,以辨別色、香、聲、味、觸、法這六塵。我們平常所見的六塵都是沾染過因果的,是虛假的,或者歪曲了本義的,只有重新見性,才能看清楚世界的本諦,才能真正明心見我。

    9%

    這就是開六境的真義。

    佛門每一境界,都代表著一個大的修行階段,其中又分別有不同的小境。比如眼識界,需要度過名色識別智、緣攝受智和思維智,在修行神通上,前兩職與道門的道士境相仿,思維智與羽士境相仿。

    而如深秀這樣的佛門大修士,已經開了身識界,需要度的是行舍智、隨順智和種姓智。與道門正一真人境或者全真天師境相仿。

    和道門相同的是,佛門也有與各境界相對應的稱號,按照稱號不同享受修行地位上不同的待遇。眼識界稱為和尚,耳識界稱沙彌,鼻識界稱比丘,舌識界稱阿羅漢。身識界稱菩薩,意識界稱佛陀。當然,這種稱謂對于信眾來說,是無意義的,所以信眾們通常以和尚來稱呼所有的佛門修士,就好像大明百姓對道門修士統稱為“道士”一樣,這是修行和非修行的門檻。

    將話題扯回來,深秀號稱入了菩薩境,這樣的修士不是曲流亭中這幾人能夠吃得下的。所以東方敬發出了飛符,向玉皇閣求援。

    等待的間歇,東方敬再次詢問,是否有人現在退出。

    在座幾人修為層次都挨不上邊,等到斗法的時候肯定只能在外圍敲敲邊鼓,但就算是敲邊鼓,風險也是極大的,一不留神卷入斗法的核心范圍。結局肯定相當可怕。不過菩薩、真人級別的斗法同樣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僅僅是在外圍旁觀。說不定就能對自己的修行大有裨益,如果一不小心幫上忙,道門也肯定會有重大賞賜。

    這其中的風險和進益,需要個人自行評估,東方敬也不強求。

    詢問的結果,這幾人沒有一個愿意退出的。就連趙然也充滿期待,想要好生觀摩一番。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