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做客君山-《道門法則》
第(1/3)頁
ps:感謝登娃娃爸、樹上福語、觸摸冰川肌膚的打賞。那什么,投月票的道友比較多,貧道實在沒法一一列明,以后就一并道謝了。
嘉靖十七年的春耕正在緊張的進行著,趙然從長寧谷回來的時候,阡陌縱橫的田野中,百姓們正在辛苦的播撒種子。村子里炊煙裊裊,雞鳴犬吠聲不絕于耳,真是好一片田園氣息。
蓉娘跟在趙然身后,滿臉好奇地不停張望著,時不時問上幾個幼稚的問題,比如秧苗在水里泡著會不會死?比如溝渠中的水那么混濁,魚怎么養得活?趙然沒有笑話和鄙視的意思,一一耐心解答。
身為君山地區道門和官府的最高領袖,趙然對自己的“怠政”很是慚愧,一回來后便立刻進入角色,下基層走起了群眾路線。他按照十選一的比例,在農戶中挑選了一百戶家庭,耗費七天時間挨個走訪一遍。
?無?錯?詢問的問題大概集中在幾個方面:去年的收成好不好、田租交了多少、在村中的“農業大比武”中排在第幾個等次、是否收到了與等次對應的獎品——他去年讓金掌柜訂購的鐵鍋、陶罐等物;田租是怎么上交的、除了田租外是否繳納了別的稅賦或雜錢、君山廟下發的物品是否收齊、有沒有被經手人克扣;家里存下的余糧打算怎么使用、最想換取的物品是什么、來君山販貨的商賈走卒用什么價買糧;今年的心愿是什么、覺得君山還缺什么……
蓉娘耐著性子陪趙然挨家挨戶走了一遍,看他將這些對話記錄在紙上,然后逐漸形成一些或圓或方的圖形,最后算出一些歪歪扭扭的字符,最后忍不住問道:“這些事情有意思么?”
趙然指著紙頁上的字符和圖形向蓉娘解釋:“大約八成的百姓都對今年的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這表明我們的政策是有效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六成百姓的收獲扣除田租后可以支撐到明年,三成百姓能夠支撐到秋收,還有一成百姓糧食不足,這里面原因復雜,你看,都在表中列明了……說明今年的外購糧食還不能停下來。唔,由此我決定建立一座糧倉,作為君山的戰略儲備糧庫,庫存至少保持在五千石以上;從價格上來看,糧食仍然居于高位,其次是棉布,再次是農具,這是君山今年急需解決的三個問題,也是今年的農業工作重心;有三成百姓都提到一個問題。君山沒有學塾,這是我的疏忽……”
看著略顯疲憊的趙然,蓉娘心中微憐,想了想道:“東方賠的銀子到手后,我都勻給你吧,夠么?”
趙然毫不客氣的點了點頭,然后又搖了搖頭:“多謝你有心了,不過你也別全給我。自己留下些吧……很多事情不是錢的事兒……你看,已經有苗頭了。幾個村子都出現了村佬代收田租時以大秤收糧的事,還有,我去年采購了一批鐵鍋、陶罐之類的獎品,本來是按照各家貢獻大小不同來分發獎勵的,但是實際發放中,有兩起以低充高的現象。雖然不起眼,但這個苗頭不好,得想辦法從制度上解決……”
蓉娘道:“我剛才問你有意思么,是想說,你總是把心思放在這些瑣事上。會不會耽擱修行?”
趙然差點就脫口而出:我修行的就是這些瑣事!好在他還有幾分理智,沒有因為太熟而泄露自己的秘密,不過他覺得自己也應該為修煉的與眾不同而做一些鋪墊了,于是道:“蓉娘,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萬物之中皆有大道,你別小看了這些日常瑣事,他關乎百姓民生,這里面就含有最根本的大道。不是只有在深山中吸納靈力才算修煉,那只是一個方面,除了修行法力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我們的道心。”
“道心?與天地相合,圓融虛實,這不就是道心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