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兩塊牌子-《道門法則》
第(2/3)頁
……
三天時間,滿載著糧食、種籽、衣被等物資的駝隊就從興慶府出發(fā)了,整個駝隊共七十多頭雙峰駝,綿延出去幾近一里地。
阿斯蘭和竹本、竹慧三僧親自照看著駝隊,經(jīng)過七八天的日夜兼程,終于出現(xiàn)在天馬臺山下。
方丈龍濟(jì)、住持龍央及四大班首、各僧房執(zhí)事、眾弟子,全都趕到了山下迎接。
阿斯蘭跪倒在地,向著眾僧行拜伏下去:“見過方丈,見過住持,見過師父,見過各位首座……弟子修為淺薄,不能斷了貪念,以致闔寺上下險些走入絕境……”抬首時,已是淚流滿面。
方丈親自上前將阿斯蘭攙扶起來,嘆道:“彌陀佛,玄恒,難為你了。”
西堂首座堂堂比丘境的修為,此刻也忍不住眼圈微微泛紅,在旁道:“癡兒,該好好用功了。”
阿斯蘭道:“弟子過去無法辨識名色法諸緣之迷惑,為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三世諸名色法所困,如今明白了,此番挫折,并非無端生起,俱因弟子過去執(zhí)著于表象,為無名、取舍而生,以致貪念不斷,五毒不戒。今日之后,當(dāng)精進(jìn)勇猛,諸法辨識,以度疑清凈。”
西堂首座微笑嘆息:“癡兒,有此一遭,十年過往,終于看破。賀喜癡兒修成緣攝受智。”
眾僧俱都合十:“恭喜和尚達(dá)成緣攝受智。”
緣攝受智是佛門入修行后,在第一境上開鼻識界后的第二小關(guān)卡,阿斯蘭在這一關(guān)上整整困頓了十年之久。
相比于道門的修行,佛門要更加注重悟性,并不是說佛門修行就不重資源,但能否悟透,對佛門的修行進(jìn)度影響極大。
就好比幾年前那位寶瓶禪師,在羅漢境上停滯了許久許久,直到進(jìn)了趙然體內(nèi),看到了本相,一步而證大乘菩薩果。只可惜遇到了趙然極為特殊的氣海和綠索,奪舍不成,分分鐘被打落得煙消云散。
阿斯蘭經(jīng)過此番磨礪,沉寂日久的心性竟然因此而重新萌動,堪堪看破了緣攝受智,在和尚境內(nèi)進(jìn)了第二層。這也是他的因果緣法,旁人須學(xué)不來。
在眾人的賀喜聲中,住持龍央大師問:“玄恒,駱駝上的糧食,都是咱們的么?”
阿斯蘭指著身后長長的駝隊,滿心歡心道:“住持,這些都是咱們的,不僅是三百石糧食,兩百匹麻布,包括這七十峰駱駝,都是咱們的!”
“甚好,甚好!那……種籽呢?買了多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