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第三條道路-《道門法則》
第(3/3)頁
趙然的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以道院代行官衙的職能。你既然說不許設官衙,那我就不設,但是道院究竟做些什么,這是我說了算的事情,你紅原三部無權指摘。
怎么讓道院代行官衙職能呢?趙然的辦法也很簡單。原來的道院里,八大執事都是管理內務的職司,僅僅方主和高功有涉及地方的權力,但也主要集中在道門事務這一塊。
只有監院或者方丈,才能對地方事務的處置形成重大影響,對不合理的治策做出干預。三都倒是也能涉及地方,但必須通過三都議事這么個制度來實現。
趙然的建議是,紅原地區設立的道院,賦予八大執事真正的地方處置權,比如加強方堂方主的職責,授予綏靖治安和動用武力的權力;比如授予經堂高功教化百姓的職責,由經堂負責地方的文風教化;比如授予典造堂縣衙吏房的職責;比如授予庫房財權和倉廩管轄權……
如此一來,一座道院不僅具備道院原本的功能,還代行了官衙的職能,合二為一,兩條腿一起走路,自然就穩當了。至于三部的所謂自治,在如此強力的機構下,一切都是泡影,三年五年之內,必然穩穩納入大明治下,其實已經是緩進式的改土歸流了。
至于與上面的關系,則實行分頭管理、分頭對接的辦法,教化布道方面,接受道門的管理,地方治理上,則對接川西總督衙門。
在人員配備上,可以進行擴充,也允許交叉。玄元觀選派道士主持道院的總體事務,可為方丈,川西總督衙門選派能干的官吏,充入其中,可為監院,以下各層均可循此例。
所有充入紅原地區道院的朝廷官吏,均需接受道門核查,考核通過后授予道牒,打破道門是道門,官衙是官衙的分割,就此融為一體。
這就是趙然提出的“不左不右”,“道法守中”。簡而言之,“特事特辦”,“建立特區”,走第三條道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