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何為胸襟-《道門法則》
第(2/3)頁
李云河聽罷,捏著茶盞良久不語。
趙云樓想了想,問:“莫非他想拉攏趙致然?一個府宮監院,即將登上省觀三都一級,有這個必要么?渝府的劉師弟當日為他和宋致元、趙致然緩頰之時,他的話可不是這么說的,沒過幾天,就能唾面自干?”
李云河忽道:“勞煩師弟,再走一趟,把這番話告訴趙致然,看看他是怎么說的?”見趙云樓有些不解,緩緩道:“不在山中,其實更加難以見識真貌。”
趙云樓似有所悟,點著頭要出去,卻又被李云河叫住:“你去不好,想聽真話,師弟還是去找宋致元談吧,把這些話告訴宋致元,其余什么都不用講。”
趙云樓去尋宋致元的時候,水合廟的廟祝蘭致合正在趙然的房中,他是專程過來拜訪趙然的。
因為趙然頭上有“館閣仙師”的光環,所以蘭致合的態度很是恭敬。
趙然對這位在困境中依然做得很出色的廟祝很有好感,與之詳談甚歡。
道門總觀是以信力值總量來排名的,殊不知這種排名方式其實并不全面,趙然在看總量的時候,習慣腦補一個人均值,只可惜信力簿上沒有各地的人口數量,只能在合適時機自己去收集。
詢問了黎州水合村的人口情況后,趙然對這位蘭廟祝的能力又高看了一眼。水合廟所在的水合村及周邊山區,人口加起來大約兩千多人——具體數目蘭廟祝也說不清,這倒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理念問題。
按照這個數目推測下來,如果取中間值的話,水合廟的人均信力值,嘉靖十九年約為十三圭。君山廟的人均信力值則為二十五圭,大概是水合廟的一點九倍,不到兩倍的樣子。
當然,趙然計算君山廟人口的時候,是把西線和東北線兩條道路沿途的百姓,包括青口鎮那一千多人,都納入進來計算。如果單純計算君山本地百姓,人均信力值則超過三十圭。
這么一算,水合廟的成就其實是相當了不起的。要知道,君山地區趙然的投入是多少?水合地區蘭致合又能投入多少?二者的投入量相差巨大,不是一個等級上的水平。
如果這么比較,依舊找不到清晰概念的話,可以再拿同為無極院轄下的龍山廟來對比。
龍山廟覆蓋人口八千多,嘉靖十九年信力值為六萬二千,全省排名第五十三位,處于中間檔次。估算人均值,則不到八圭,只有水合廟的三分之二。
可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呢?明顯要比水合山區強上一個檔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