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然想起一個問題,問道:“剛才聽他們說,他們的箓職都是上三宮授的,總觀也給他們分配信力么?” 江騰鶴點頭:“大明天下都是道門的,當然要管他們的事,不僅管他們的箓職,各地散修世家修士也要管。唔,算起來,龍安府散修每三年一次的授箓大比就要開始了,你這位道門行走要準備忙了。” “哦?”趙然頓感好奇:“授箓大比是什么意思?什么時候?” 江騰鶴懶得費口舌,解釋的任務交給了魏致真,保寧府的道門行走歐陽谷、都府的道門行走李騰信都是老江湖,各自尋了個安靜的所在打坐修行,只裴中濘和趙然一樣都是新任行走,饒有興致的聽魏致真講解。 修士修行到了相應的境界,就可以通過授箓儀軌來獲得箓職,箓職就是神職,有了箓職,修士才能溝通上天,借用天神之力。 授箓儀軌是需要消耗修行資源的,除了大量靈藥、靈果、靈酒、靈食、符箓及其他材料之外,還需要消耗一筆信力,沒有信力的貢獻,授箓儀軌是無效的,是換不到箓職的。 修道者沒有箓職,就無法借上天神力為己用,至少在符法這方面就是一塊空白,體悟天地也好,單純斗法也罷,就如一條腿走路,怎么可能走得穩,走得快? 可大明天下的信力都在道門手中,散修、世家該怎么辦?難道不修行了么?當然不是,按照已故樓觀上代祖師盧長老的話來說,道門把肉都吃了,不讓天下散修和世家喝點湯,難道等著別人掀桌子嗎? 因此,各地館閣每三年或五年不等,都會拿出一筆信力來,專門為散修和世家授箓,給散修和世家一條可以不斷向上修行的道路,以穩定天下修士之心。 當然,道門也不可能予取予求,不是說你散修具備了相應境界的修為,我就給你授箓,除了信力寶貴之外,還有其他原因,至于什么原因,就只能意會而不能明言了。 具體到華云館,大概每三年拿出三個名額來,專供散修受箓。龍安府的散修門派有五個,世家有十二個,此外還有不少獨門獨戶的散修,其中有受箓需求的不在少數。 那么多人想要受箓,名額卻有限得很,箓職給誰不給誰呢? 道門對此有成例在前,也有幾條公認的規矩,人品德行是其中之一,侍奉道門是否盡心,過去有沒有響應道門的號召做過過力所能及的事……等等,都在考量之內,當然,上述標準是很難判定的,所以在相同條件下,大多采用斗法比試來選出受箓的人選。 這套規矩其實是很模糊的,按趙然的理解,只有粗略指導性意見,卻沒有具體實施細則。怎么評判?怎么選擇?全由道門說了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