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永鎮監院-《道門法則》
第(2/3)頁
因為遠離戰場,永鎮實際上與川省腹地沒有太大的區別,無論是安全上,還是民生上,亦或是老百姓對道門的虔信上,都與平武、江油乃至谷陽等地均無不同。
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區別,就是剛好被劃入了松藩地區,百姓中蕃民占了多數,但這些蕃民經過道門上百年的熏陶,其實也與漢民無異了。
只不過因為永鎮處于松藩地區之內,便剛好占了便宜,與紅原的白馬院、藩州的飛龍院、小河的龜壽院一起,成為高半格的縣院。
原玄元觀客堂門頭趙致星,如今便是永鎮靈蛇院的監院,論起在道門十方叢林中的級別,等同于西真武宮的三都。
趙致星擔任靈蛇院第一任監院,至今已有一年了,因為他實在太過年輕,所以玄元觀給他配了一個方丈。但或許是歲數太大的緣故,這位老方丈平日里以頤養天年為主,并不怎么插手靈蛇院的事務,只有當趙致星實在沒辦法擺平某些事情的時候,才以他豐富的經驗提供建議。
第一次主持地方、獨當一面,趙致星頭半年也出過不少紕漏,甚至當眾鬧過笑話。比如他曾經在主持正旦大齋醮時,面對數百人云集的場面,緊張得誦錯了好幾處禱詞;又比如他曾被某個富有的蕃民部族哄騙,平白送出去大筆“扶貧銀子”,搞得著實是有些灰頭土臉。
但人總是需要歷練的,歷練了半年、付出一定代價之后,趙致星便逐漸上手了。在處理全院事務的過程中,他常常回想趙然曾經和他談過的只言片語,以此來調整自己的處政思路。
他漸漸學會了放權定責,慢慢摸索出一些適合可行的章程和制度,以此來減輕自己的工作量,不使自己陷入案犢盈框、瑣務纏身的困境。
他將省出來的精力放到溝通蕃部、宣揚教化上,此舉讓他漸漸在永鎮站穩了腳跟。
他平易近人、態度可親,這讓他獲得了不少贊譽和支持。
由此,到了去年年底的時候,趙致星竟然贏得了永鎮上下一致好評!
這天午后,趙致星剛去蕃部視察回來,就見自家監院舍中的池塘里不知何時飛來了一只白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