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有沒有-《道門法則》
第(1/3)頁
這是形成共識了么?總觀什么時候意見如此出奇的一致了?趙然一顆心沉到谷底。
“大都管,不知您可知曉,關于我的修行?”趙然憋著一口氣道。
“嗯?你說。”
“我最初并非修士,而是谷陽縣中一個小小火工,因經課卓異,得了度牒,其后在經堂中努力學經,月考、歲考均為一等,由此而為靜主之職。此后一門心思都放在為道門布道之上,辦慈善金、修筑道路、開墾荒田、開辟藥園,沒有一刻放松過。我所主持的君山廟,從無到有,成為川省上百個道廟中信力排名第一的大廟。我所主持谷陽縣無極院,半年之間便從董致坤一案留下的窟窿中站了起來,我預計明年的信力值能夠繼續向上增長。”此時可不是謙遜的時候,趙然必須把功績擺出來。
趙云翼點頭:“這些我的確聽說過,包括致星的家書中都曾經提到,說你是個治事的大才。”
趙然道:“不敢當大都管如此評語,但我的確為了道門兢兢業業,從不懈怠。每個修士有每個修士的道,我之道在于入世,在于做事,在于為民,在于功德。不如此,念頭不通暢,破境便有礙。因此,我雖為修士,但一直在十方叢林中擔任道職,也一直沒有違背十方叢林行事的法度。”
說到這里,趙然抬頭,望著趙云翼道:“大都管,我究竟做錯過什么,要被十方叢林掃地出門?我到底犯了哪條大罪,十方叢林要斷了我的修行之路?”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趙云翼頓感無法回答,沉默良久,嘆道:“的確不是對待功臣之道。”
“可是大都管剛才也說了,他們上的這道疏文,連您也是贊同的。”
趙云翼起身,在屋中踱了幾步,然后立在書案后的屏風前,望著上面描繪的一幅山水靜靜出神。也不知看了多久,轉身道:“直到現在,這道疏文我依舊是贊同。”
趙然剛要說話,卻被趙云翼伸手制止:“在我看來,法度便是法度,在法度面前,個人榮辱算不得什么,委屈也好,不服也罷,都要為法度讓步。故此,我同意這道疏文,此乃大勢所趨,十方叢林同道們的共識,想必你能理解。”
能理解么?趙然當然能夠理解,但理解歸理解,理解是沒有意義的,站在趙然的角度,我理解你們,你們也要理解我啊!
只聽趙云翼又道:“但我也認為,法無明令即可行,一項規矩,在下達施行之后,一般不應追溯過往。過去沒有這道法令,發生的一切都不需再為此承擔責任。”
趙然愣了愣,漸漸琢磨過味來了,趙云翼的意思,其實就是過去的保留,將來不再新增。換句話說,趙云翼認為,如果總觀真要出臺禁止館閣修士在十方叢林擔任道職的詔令,那么就要考慮歷史情況和歷史淵源,之前館閣修士在道門任職的情況不在此詔令約束范圍之內。
當然,這是一種打擦邊球的含混解釋,等于給了趙然一個繼續鉆空子的機會。趙然對此既感無奈,又只能表示感謝。無奈的是,將來還會由此牽扯出種種掣肘,詔令一出,自己將來的升遷必然更加磕磕絆絆;感謝的是,人家趙大都管已經網開一面了,還能要求什么呢?再要多說,那就是得寸進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