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應天-《道門法則》
第(1/3)頁
趙云翼將添加了修改意見的疏文放到了籃子里,又被都管院的提科道士取走,送到了典造院。典造院負責匯總疏文修改意見的道士對比原文,將新增的一句話加入疏文之中,謄抄之后,送到潘典造書房。
潘典造對比原文,將誰更改了什么、刪去了什么,一一對照,自覺已無謬誤,便讓典造院謄抄十份。
潘典造提筆寫了一個小紙條,上書“提請五月十九日三都議事商決,請張天師閱示。”其后又寫了四張紙條,將“張天師”的字樣分別換成了沈真人、趙都管、盛都講、郭都廚。”
另外又附了三份,分別抄報知客、巡照、高功閱。只有“閱”字,而非“閱示”,是因為上述三大執事沒有批示權。
潘典造將要發往京城的五份稿件附在一張高階飛符中,將飛符拋了出去。
這是道門專為十方叢林煉制的高階傳信飛符,普通人就可使用,原理類似于當年趙然為谷陽縣方主時,卓氏兄弟給他的聯絡飛符,但容納信息量大,可以傳送公文或者軍報等。只不過這種飛符煉制不易,耗材值銀極高,差不多一份就要數十兩。
飛符在空中兜了個圈子,化作一點白光,向著東方而去。
京城,應天府,整個大明朝廷的中樞。
玄武湖畔的乾元觀,是南直隸十方叢林的最高道觀,自年初起,嗣教天師張陽明和嗣教真人沈云敬便駐蹕于此。
與道門館閣中合道境的那幫大修士不同,張陽明的“嗣教天師”封號,以及沈云敬的“嗣教真人”封號,都是對他們兩位領袖十方叢林的加封,與修為境界無關。
說白了,這二位就是俗道,但卻是全天下最頂尖的俗道,是可以和簡寂觀上觀大修士們直接對話的人物。
其中,嗣教天師張陽明代表的是道門正一派,在上觀也有一份職司,為上觀真師堂的坐堂天師之一;嗣教真人沈云敬代表的是道門全真派,為上觀真師堂的坐堂真人之一。
這兩位高道不在廬山坐鎮,反而駐蹕于京城乾元觀,所為便是當今天子要給生父追贈謚號一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