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道門法則》
第(2/3)頁
沈云敬道:“到了三位真人,其實用不著那許多,有許真人在就行,其余幾位都聽他的。”
“云璈真人在你們那邊的確是異數。”
“你們天師呢?”
張陽明道:“來了五位,明日再到一位,加上我,便來齊了,但你們那邊還差三位。”
沈云敬懶懶道:“我們這邊的仙師都喜靜不喜動,這你是知道的,再等幾日吧,若是還不到,便等不得了,其實有這么多真師到場,也足夠議決了。早些議完早些了結,在京城待得厭了。”
張陽明道:“誰說不是呢?皇帝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無可厚非。但無論怎么鬧,他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道門的意見,才是最終的意見。總之這件事情,無論咱們同意與否,盡早把朝爭平息下來是正經,日子久了,天下人心紛擾,難免有所后患。”
乾元觀中同樣有方丈院和監院舍,沈云敬身為簡寂觀下觀方丈,便入住了方丈院,而作為監院的張陽明,當然住進了監院舍。乾元觀的方丈和監院,自是另尋他處去了。
沈云敬回到書房,書案上已經堆好了整整齊齊的公文,都是今日需要處理的事務。
揉了揉額角,沈云敬取過公文折本,一份一份認真看起來。道門十方叢林的事務,但凡全真的,一般都由他鈞裁,涉及正一的,則需要交給張陽明,如果正一和全真同涉,則召集三都議事,大家一起商議。
眼下就有這么一份需要三都議事來擬決的事項。方堂和典造院兩位大執事聯名上疏,提議簡寂觀下達正式詔令,限制館閣修士在十方叢林中出任道職。
因沈云敬和張陽明都在京城,按照總觀的處置慣例,一般事務由留守廬山的三都措置。如今,三都均就此疏文提出了修改意見,現由典造院謄清,發給沈云敬和張陽明,提請召集三都議事。
如果是一般的小事,沈云敬也不會多說什么,畢竟在總觀中,三都位高權重,僅次于自己和張陽明,三都達成了一致意見的事情,自己通常是不會駁回的。只要在公文上畫個圈,同意三都議決,并將自己的意見附上,整個流程就算完成了。
但這件事情,涉及到的可不單單是十方叢林,其中牽扯到的可是館閣修士,不經上觀真師堂同意,下發這么一個詔令出來,那不是開玩笑么,絕對是行不通的。到時候三都議事通過了,最終還得自己和張陽明提交真師堂,當著那么多館閣高修的面,你說不讓館閣修士出任十方叢林道職,這要怎么開口?
更何況疏文中還列舉了八條危害,每條看上去都那么觸目驚心,這份疏文要是拿出來,真師堂的諸位坐堂真師們,會怎么看自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