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三月事件-《道門法則》
第(2/3)頁
按照趙方丈的指導意見,三都議事當即對此議進行修改,以每畝下田兌換二十畝、中田兌換三十畝、上田兌換四十畝為置換標準。
同時,李知客提議,關于草場的政策,應該同時向漢民放開。有愿意牧羊蓄牛的漢民,也可照此辦理,他們沒有耕地可以拿出來置換,但可以向慈善金借款購買,一畝草場定價五分銀。
雷都廚建議,為了促使黨項人將手中的耕地拿出來置換,應當再次打出準備修筑官道的牌子來用,并適當透露一些模棱兩可的消息,這些消息包括規劃的路線,白馬院正在考慮是否強制征用耕地等等。
三都議事的最后,袁灝提議,為了彌補經堂半年內沒有高功的缺失,建議由董靜主署理高功職司,此議獲得一致通過。
按照紅原的耕作條件,種籽的播種必須在四月底完成。為了搶春耕,從三月下旬開始,白馬院就啟動了土地置換計劃。
首先是張榜公示了白馬院擬建的三條官道,其一是從南門通往大君山的官道,其二是從西門通往月亮渡的官道,其三是從北門通往切瓦河谷的官道。
白馬院門前照壁貼著的大白紙上,三條粗線醒目的昭示著白馬院接下來大興土木的決心,與決心相對應的,則是黨項人的不安。
好在都見識過白馬院新方丈的雷霆手段,如今沒有黨項頭人敢出面組織串聯,有膽子惹事的又被控制在各處工地上強制勞動,所以大伙兒只是憂心、焦慮,想要“請愿”的,都被保忠等人暗地里安撫下來了。
隨著官道路線的公示,紅原城中流傳著各種小道消息,有說白馬院正在考慮強制征地,但凡道路兩側三丈之內,全都要被填平;又有說此議為白馬院幾個“鷹派”人物所提,尤以監院袁灝為首,只是趙方丈心懷慈悲,很是不忍,正在左右為難云云。
“鷹派”是什么意思,黨項人一聽就明白,尤其是那些黨項頭人,誰沒見過鷹啊?于是黨項人眾口一詞,紛紛祈愿慈悲的趙方丈能在白馬院的內部斗爭中占據上風,同時詛咒可恨的袁監院生兒子沒**。
許多黨項人都趕往白馬院,虔誠敬香,以求神靈達成他們心中的這兩個愿望。一時間,白馬院香火大盛!
兩天之后,袁灝便病倒了,趙然連忙趕過去探望,經過搭脈之后確診,是偶感風寒所致,倒也沒什么大問題。
袁灝病懨懨的躺在床上,有氣無力的拉著趙然的手,慚愧道:“正值繁忙之際,袁某卻不甚倒下,累的方丈辛苦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