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道廟-《道門法則》
第(2/3)頁
“我道門、我大明,從來沒有承認過任何形式的奴隸制,所有家主和家仆之間的依附關系,都是以契約形式存在,哪怕十年契、二十年契,哪怕契約期滿后再續,這終究不是奴隸。我們承認三部的自制,但并不代表我們承認這種黑暗、腐朽、愚昧的奴隸制。”
“只要在白馬院登記入籍,就是紅原的百姓,只要是紅原的百姓,天然就是道門的信眾,而非某一家某一人的私產。如果為此需要付出代價,無論這代價是什么,我們都愿意承受,愿意捍衛每一個人在三清之下一律平等的權利。”
根據趙然的講話精神,白馬院出臺了嘉靖二十四年第十三號方丈令,凡是響應白馬院號召,接受征募的各部部民,只要連續應募三個月,便可至白馬院登記入籍,編制保甲,有機會享受白馬院的土地配售政策,同時可向慈善金申請低息貸款。
為了保證這一措施得到有效執行,白馬院規劃了兩百個定居村落,有些是在過去黨項人廢棄的村寨上翻修,有些干脆就是新建。這些村落散布在整個紅原大草原上,沿著西線、北線和南線三條官道排列,一個村落就是一甲,一甲安置十戶,規劃容納一萬人,為此調配草場五十萬畝。
同時,趙然行文天鶴宮,正式將杜騰會答應過的八名受牒道士、十六名火工居士的編制拿到了手中,這些編制是天鶴宮一直抓在手里沒有舍得放下來的,在趙然的“圍追堵截”下,杜騰會最終還是忍痛撒手了。
有了編制,趙然從谷陽縣調來了關二任方堂堂頭,位在盧方主之下,負責整個紅原村民保甲護村隊的籌建工作。
關二從在君山廟負責巡查安護的堂主一職,調任白馬院方堂堂頭,算是提了半級,趙然給關二規劃的道門仕途,將來會頂替盧方主,接掌白馬院方堂。
而盧方主則被趙然委以重任,前往海子山下的小街,籌備負責紅原南部四大山系布道事務的道廟。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在君山靈妖的幫助下,一座兩進的道廟在小街的北側矗立起來,道廟比趙然當年在君山所立還要小一半,一切以快為要。
小街廟興修期間,趙然就報備天鶴宮,然后通過私人關系加速了公文運轉,將蔡法師請到了海子山下的小街設置吸納信力的神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