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總督府軍議(下)-《道門法則》
第(1/3)頁
至于其他河段,并不具備大規模乘船渡河的條件。不攜帶戰陣所用的特殊兵甲、法器、符箓,過來了也頂不上用場,純粹屬于送菜。
最好的搶渡方式是先渡過去一些修士,在對方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設立起大型防御法陣,然后迅速鋪建浮橋,通過浮橋快速運兵,等鞏固了渡河點之后再轉運糧草輜重。
采用這個方法渡河,最危險的是頭一天,一旦先期渡河的修士被發現,孤立無援的情形下很容易被聚殲,由此形成重大損失。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兩軍沿白河對峙多年之后的今天,這個方法就更難實現了,兩軍沿著河岸已經各自修建起了大量觀察哨所,只要一處哨所的飛符發動,大營中很快就能得到消息。
想來想去,吳化紋最后剩下的辦法也許就是利用飛行法器,但如此一來,這股奇兵的數量將少得可憐。一件寶貴的飛行法器,通常也就只能載上二三十人,或者十名軍士外加他們的裝備。想要將一千人連同糧草輜重都運過來,他需要十件飛行法器來回跑上十多次。
樓觀派也只有一件飛行法器,吳化紋又能調動幾件呢?何況真有那么多飛行法器過來的話,明軍會笑到臉上開花,四階戰陣弩炮是飛行法器的克星,打飛行法器又快又準!
所以無論怎么想,大家都覺得吳化紋派出的兵力超不過一千人,甚至都不會超過八百人。而就連這八百人采用什么方法安全過河,大家爭論半天也沒爭論出個所以然。
暫時將吳化紋怎么過河拋到一邊,開始討論他的用兵范圍和攻擊目標。
在場的都是打來了仗的軍將,按照兵力調動、輜重補給的規模,當即就在沙盤上拉出一條線來。
吳化紋渡河后肯定不會太過深入,這條線的西部、白河的東部,之間的區域,便是吳化紋力所能及的范圍,再想向東深入,那屬于自殺性進兵,相信吳化紋不會那么傻。
在這個范圍之內,首先刨除三處最易過河的渡口,即切瓦河谷、月亮渡、安曲村,這三個地方都有明軍大營牢牢鎮守,輕兵偷襲重寨能夠成功的戰例,自古以來不敢說千中無一,但至少也百戰難得一見,屬于撞大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