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位置-《道門法則》
第(1/3)頁
趙然腦筋飛轉(zhuǎn),迅速思索著,應(yīng)該如何回答才能令這二位滿意,一瞬間想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拉攏三茅館,比如借用其才,又比如反擊司馬天師,還比如黎大隱和陳天師罪不應(yīng)得……
這些理由,趙然可以張口就來,一二三四五,說得頭頭是道,但此時此刻,他不想騙自己了,就好像許云璈剛才所言,他已不是小人物,是應(yīng)天的方丈,是道錄司的副印,一手平定了上三宮叛亂,厘清朝堂、廢立太子的大人物,為了挽救南直隸千萬百姓,他甚至付出了慘重代價。
——好吧,最后一條有些倒果為因的意思。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jīng)在真師堂具有了“備詢”的資格,尤其是對于京師事務(wù),他的發(fā)言帶著很大的分量,連諸位真師們也需要認(rèn)真對待。
或許,這就是許云璈所說的聲望吧。
混到了這個地步,已經(jīng)不再是當(dāng)年谷陽縣的小人物,有時候,說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其實也沒什么!
“許師伯,武天師,您二位慧眼如炬,知道弟子有想法,弟子當(dāng)然也不瞞著你們,二位是弟子的親厚長輩,也沒有必要隱瞞。弟子之所以親厚三茅館,實為報恩。
弟子剛至京師之時,與陳天師、黎大隱之輩是有矛盾的,但陳天師不計前嫌,將腹心之地的玄壇宮交給弟子打理,舉薦弟子為道錄司副印,弟子做的任何事情,他都鼎力支持,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阻撓。
弟子被朱先見組織人手圍殺,他立刻主持公道,去懲治朱先見,之后情形有變,又連夜趕往棲霞山,最終被邵大天師下了禁制。
試問,如此作為,當(dāng)三茅館落難之際,弟子怎能不保他們?若是弟子眼睜睜看著元福宮被司馬云清之流搶走而不發(fā)一言,弟子對得起陳天師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么?
如果弟子有了一點小小的功績,有了少許薄薄的聲望就自視功高,忘卻恩義,漠然坐視,那弟子連自己都會看不起。弟子以為,無論到了什么位置,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做人,總是要有一些底線的。更何況,三茅館上下人等,并非十惡不赦!”
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言辭懇懇,令許云璈和武陽鐘微微動容,二人對視一眼,各自點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