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債券-《道門法則》
第(1/3)頁
匯總出來后的意見很快送到了趙然和時維明的手中,兩人頭碰頭立刻研究起來。
意見或者疑問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既然是舉債,是不是當真全憑自愿,如果這次的債券,不愿認購的話,會不會有所懲處?如果認購的話,最低認購額為多少?到底是哪個衙門發行債券,向誰購買,到期從哪里領到本息?如果自己的生意周轉不靈,能否提前兌換本金?
對此,趙然親自出面,在分組討論之后的大會上逐一解答。
購買靖海平寇大債完全自愿,對于不愿購買者,聯席會議絕不加以任何報復。每張債券最低面額一兩,實付九錢六分,一年后兌換一兩整。
債券發行方毫無疑問是聯席會議,擔保方是寶鈔司,承銷承兌方是錢莊,凡由寶鈔司認定過資質,可發行小額銀票的錢莊,均可向寶鈔司申請債券承銷承兌業務,聯席會議將給予這些錢莊百分之一手續費。債券只有在償債期到達時,才能要求兌換本息,但因為債券不計名,故可相互轉讓……
趙然也算是盡心盡力了,但從意向上看,仍未達到預期,認購總額為三十八萬兩,真正全力支持的,還是四季錢莊,以及隆慶基金。
皇帝的隆慶基金一次認購了十萬兩債券,四季錢莊則做出了十萬兩包銷承諾,在十萬兩數額內,如果完成不了,剩下的余額由錢莊自行消化。
而在富商和縉紳里面,表現最踴躍的是王成羽,個人認購一萬兩,讓趙然堪堪完成了六十萬兩發行額。
債券的印制、發行,銀子的收存,債券發行情況的公示,戶部撥款到賬等等,又花去了幾天,拿到一百萬兩銀子以后,趙然很快便花得一干二凈,就算如此,依舊還有八萬兩銀子的窟窿,但對趙然來說,這點窟窿已經不算是什么窟窿了到付款的時候再說吧。
八月中旬,海寇再次劫掠沿海州府,他們這次的目標是浙江海門。海門縣城四門關閉,城中駐防的五百衛軍和當地散修門派的十幾名修士登城警戒。
如此嚴備之下,海寇的六艘船只無法攻城,只能大掠鄉間,造成了不少損失。
因為一直處于戒備狀態,臺州會真館修士反應比較迅速,他們趕到海門的時候,剛好追上了海寇的尾巴,有六名海寇在某縉紳家中施暴,跑得稍微晚了些,被憤怒的會真館修士追上后全部殺死,其中包括一名修為到了羽士境的海寇。
海邊停泊的海寇船只遠遠看見了,連忙起錨而去,這才逃過一劫,等會真館大長老借來飛行法器趕到的時候,海上已經找不到他們的蹤跡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