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寒冬今已去,初春又重還……人生難逢再少年啊!” 雒陽內城的北宮里,垂暮之年的劉備負手而立,望見宮殿外邊的春雨,忍不住感慨系之。 別的不說,自打年過六旬,每逢陰雨天氣,渾身上下就疼痛不已。 太醫看過了都搖頭表示沒有根治辦法,只能略微用草藥緩解,剩下全靠硬撐。 劉備親冒矢石陷陣多次,創傷還高過關羽和張飛,只能用多泡溫泉,來緩解骨頭疼痛。 見皇后與蔡氏、甘氏、環氏、管氏常因他身上傷痛而暗自垂淚,劉備也笑著安慰,痛是勝者的功勛,敗者連感受痛都是一種奢侈,早早作了土。 “如今春雨如綿,陛下應該多注重身體。” 皇后陰珺不知何時來到劉備的身后,將氅衣披在他的身上,仔細溫柔幫他系好。 時光流失,歲月飛逝,陰氏臉上也有了許多皺紋,不復當年姣好容貌。 每當劉備想親吻她時,陰珺亦會像新婦一樣慌亂,又面帶羞澀。 劉備不由嘖嘖稱奇,到底是皇后深知他的心思,沒讓夫妻之間的情趣消散,兩人彼此心知肚明,卻仍然看破不說破。 “細君,備不過一時感慨罷了,文若與公達數年前相繼故去,我便身體不如從前多矣,而今日深感疲憊。” “當年有孟德賦詩激勵,讓朕一掃頹靡重整吏治,還降服了扶余、高句麗與三韓,遣海船立碑于邪馬臺和夷州。” “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可惜孟德亦病逝三年……” 劉備想起荀彧和荀攸在病重時,也緊抓著他的手,熱淚盈眶說此生不能再翼輔漢室了,生逢明主,死復何求。 文若更是臨終舉薦一直疏遠的諸葛孔明任尚書令,那時劉備問其故,荀彧答道:“臣觀諸多后進之輩,如高文惠、司馬仲達、龐士元、法孝直、諸葛孔明、劉子揚等人,惟有孔明德才兼備,寬宏大度,以法治人,心性更是淡泊明志,無鋪張浪費。” “臣亦擔心孔明如王莽、袁紹之徒,于是對其疏遠,暗中觀察數載,見他始終言行一致,表里相應,遇事坦然,便得知為治世之才也。” “陛下操勞天下事,不可不暫設尚書令與中書令,然此二令權柄甚重,兩朝過后必要廢除,否則將釀成大禍,還望國家察之。” “臣生則盡力,死則盡憂,當瞑目矣。” 劉備沒承想,荀彧最后一次為他舉薦人才,就是舉薦諸葛孔明來代替他的位置。 而荀彧也知道劉備是非常器重諸葛亮,如果沒有他的舉薦,想必日后也會擢用其為尚書令,可這樣一來,資歷問題定會引起仇怨,反誤了國家大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