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建宗廟,扶社稷,重撥天下之亂,而反其正,又勸農行桑,撫恤愛民,可謂晏晏之政,功德巍巍也!” “按照周禮制謚,謚者,為行之跡,號者,為功之表,古來有大功者,當以號謚稱之。” “依照謚法對先帝之功德,諸公可細聽之……” “周公旦有言:功格上下稱光,能紹前業稱光,居上能謙稱光,功烈耿著稱光。” “經緯天地稱文,道德博聞稱文,慈惠愛民稱文,賜民爵位稱文。” “漢家二興為世祖光武皇帝,表先帝之功績可號謚為‘光文’皇帝。” 崔琰說到這兒不禁停下來,稍微喘了口氣,他如今也六旬有二,連說話也沒辦法全說完,看來不服老是不行了。 目光瞥見眾臣皆在輕微點頭,認同先帝之功,足以稱得上“光文”。 他的心底亦是一喜,先帝對他有重恩,能夠定下“文”為謚號,更勝過其他。 崔琰再度斟酌了一下言語,繼續說道:“至于廟號,以周禮之制,有開創之功可稱為祖,有德則謂之宗,先帝以布衣身提三尺劍平天下,功可追太祖高皇帝。” “建興三十一年以來,天下大治,河清海晏,國泰民安,仁風遍布四海,且又拓地萬里,窮盡西海與東海尋農作之物,用時一十七年編撰《漢記》,先帝功德遠超歷代天子。” 先帝真不是一般能打,民生文治之功,光是從海外尋回的農作種子所帶來的糧產收成,就能死死壓住漢家歷代皇帝的文治,包括孝文皇帝…… 何況還修了三萬余卷的《漢記》,那可是古今天下之事,無所不囊括其中的巨作。 再加勤政愛民,體恤百姓之心,只需把先帝的功勞擺出來,便會覺得其余皇帝文治之舉,也不過如此。 仔細想一想先帝的武功,實際也勝過了太祖與世祖,畢竟那時的二祖可沒降服漠南與西域,還有東邊的高句麗等蠻夷。 這些四夷君長如今皆詣闕拜先帝為天可汗單于,所有攻伐之事,俱要先問過漢家才能實行。 “依懿所見,先帝有開創中興之功,足可廟號中祖,與太祖、世祖并列。” 司馬懿在群臣里站出來,先伏身對柩前叩首,再接著對新君躬身行禮,最后朝著眾臣肅然作揖道。 自打河內司馬氏為先帝效命以來,司馬八達先后為官為吏,尤其是他司馬仲達最得天子信任,有些官吏竟然拿狼顧相,抨擊他有異心,又心毒多妒,貪婪好淫。 唯有天子曾向群臣笑謂道:“仲達為漢室忠臣也,望諸君勿無疑。” 從那以后,他做事再也不作計較,只想一心為公,用言行舉止駁回喜好虛詞詭說的士人。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縱使有狼顧相,而司馬懿此生就必為漢家忠臣! 既然先帝沒將自己過繼給光武一脈,那他司馬仲達便要站出來,將先帝抬到中祖的廟號上,以此報答恩情。 諸葛亮聞言,忍不住望向司馬懿,這本來是他想說的話,沒想到被仲達搶先了。 “陛下知人善用,果非常人所能比擬啊!”諸葛孔明心中含著悲痛,感嘆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