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作繭自縛-《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1/3)頁
接下來的一段描寫,主要圍繞“羅智”與“劉穎”的戀愛生活逐步展開,中間穿插著“周瑩瑩”對“羅智”生活的偶然闖入。
就是這些偶然的闖入,讓“羅智”觀念的裂痕越來越大——
【羅智和劉穎坐在一家名為“午后2小時”咖啡館里,光線恰到好處地灑在劉穎的黑色長發上。她正低聲講述她最近正在完成的一份計劃書,聲音輕柔,用詞考究。羅智注視著她,心中涌起一種滿足感——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完美約會場景。
“你覺得呢?”劉穎抬頭問道。
“很有深度,“羅智回答,雖然他剛才走神了幾秒。
就在這時,隔壁桌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羅智下意識地轉頭,看到一個年輕的女孩兒正和一個朋友熱烈地討論什么,手舞足蹈,眼睛里閃爍著光芒。那種不加掩飾的快樂,像是一種他已經遺忘的語言。她身上穿著簡單的T恤和牛仔褲,卻吸走了羅智的視線。
“認識的人?“劉穎輕聲問道。
“不認識,“羅智收回視線,“他們太吵了。”
……】
【周六一早,羅智按照自己的慣例去公園跑步。劉穎說她周末要趕稿,無法見面,這讓他有些失落,卻也松了口氣。按照「戀愛貍貓」的說法,在發生性關系前,偶爾的失約會讓兩人更確定對彼此的思念,也會讓下一次約會更加親密。
剛下樓還沒有出小區大門,就看見周瑩瑩正盤腿坐在小區游樂設施的空地上,身下墊著一塊花花綠綠的野餐布上,面前擺著一堆顏色鮮艷的珠子和線繩,她的手指靈活地穿梭其間。
野餐布前面支著一塊包裝盒的紙皮折成的牌子,上面用馬克筆寫著粗粗的幾個大字:
「幸運手鏈,每串10元」
羅智放慢腳步,猶豫是否要打招呼,就在這時,周瑩瑩抬頭看到了他。
“嘿!羅智!”她的笑里藏著某種危險的信號,“我送你一根手繩吧,都是我自己編的。”
“我要去跑步。”羅智說,但腳步已經自動朝她的方向挪去。
“都是你自己編的?”他問道,指著她手中的半成品。
“都是我自己編的,我去XZ的時候,跟著一位去大昭寺朝圣的藏族姐姐學的,”周瑩瑩笑著解釋,“她教我用哪種顏色的繩子,把哪些石頭、珠子,用哪種編法穿在一起,能起什么樣的作用。喏,你看——這是保佑身體健康,這是保佑學習成績的,這是招來桃花運的……”
XZ,大昭寺,保佑……這些詞每一個他都知道,但每一個都離他很遠。
他能想到的只有“缺氧”“高原反應”“肺水腫”“死亡”……
等羅智渾渾噩噩地在公園里跑了一圈,才發現自己右手的手腕上已經戴著一串手鏈,兩個紅色的細繩交錯糾纏著,上面綴著打磨圓潤的小貝殼,和其他認不出來的小石頭。
“是不是要給劉穎也帶一條?下次約會的時候送給她。”旋即他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給自己的理由是這串手鏈太粗糙了,不符合劉穎的形象。但是為了彌補內心的愧疚,他又下單買了一條精致的鎖骨鏈——商品圖片廣告就貼心地展示在「淘寶」APP的最上方。
……】
“你們看看,這個‘羅智’是不是越來越有人味兒了?”一個女編輯得意洋洋地道,“如果當時選擇不幫助‘周瑩瑩’,這顆雞蛋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磕出一道縫。”
“那也不一定啊,‘周瑩瑩’都已經搬家到他的隔壁了不是嗎?那即使‘羅智’當時不選擇幫她,后面也難免有交集。”
“按照里‘周瑩瑩’的性格,必然是‘愛恨分明’的,因為‘羅智’向她釋放了善意,她才會送‘羅智’手鏈。如果沒有前面的鋪墊,后面這些情節肯定不會這么發展,太生硬了。”
“但是這樣這篇后面的情節不就太‘水到渠成’了?肯定是‘羅智’最后放棄‘劉穎’,選擇‘周瑩瑩’,打破自己的認知牢籠唄。”
“……從角度講,確實有點平淡——但是你們不覺得這個特別適合改編成電影嗎?這個愛情故事肯定有觀眾愛看。”
“對對對,只不過要把情節稍微改動一下……把網絡信息改成書本、雜志、報紙,周圍人的討論……”
“那這個故事可就不成立了。‘網絡信息推送’最大的特點是‘投其所好’,但是書本、雜志、報紙,可不會每天都有自己喜歡的內容。”
“有道理……不過老大的作品還改編?現在排隊的有幾部了?”
“馬上要上映的是《消失的愛人》,中美兩國同時首映。還有《刑警榮耀》《蝸居》……”
“別聊了,你們快往下看,猜猜‘羅智’是干什么的?”
“嗯?”眾人聞言不再討論,繼續看了下去——
【羅智坐在電腦前,敲擊著鍵盤。屏幕上是他負責的推薦算法,精準地根據用戶行為推送內容,將每個人牢牢鎖在自己的信息繭房中。
“羅工,這個月的點擊轉化率又提高了2%,“同事拍拍他的肩,“你是怎么做到的?”
羅智機械地解釋著技術細節,但他的思緒卻飄向了自己的手機。昨晚,他習慣性地點開「視頻貓」,卻發現推送給他的內容已經悄然改變——越來越多關于「瑪瑙石能帶來給人什么好運」「高原上的貝殼藏著人前世秘密」的視頻出現在他的首頁。
他有些煩躁。他知道這是前天晚上無意中搜索的結果,算法察覺到了他的興趣轉變。作為算法工程師,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這個過程,卻仍然無法抵抗它的影響。
……】
“啥?他自己就是什么‘算法工程師’?”一個編輯驚呼。
“這……那他不是作繭自縛嗎?”另一個編輯提出了疑問。
“我們覺得是‘作繭自縛’,說不定人家覺得‘樂在其中’呢?”
“這有什么可樂的?”
“你想想看,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想要看的、喜歡看的,對很多人來說不就是一種快樂嗎?”
“可是,可是……”
“哪有那么多可是,大多數人不都是在或大或小的圈子里這么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嗎?我從記事開始,我媽媽每天就是單位、家兩點一線。
就連菜市場、糧油店、醫院、麻將館……都是這‘一條線’上。她一輩子都沒有想過離開這‘一條線’,退休了我們送她出去玩她都不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