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25章 “自我閹割”?最大危機!-《重生2004:獨行文壇》


    第(1/3)頁

    第二天一早,張潮就被急促的手機鈴聲給吵醒了。

    他拿過手機一看,發現是馬伯慵打過來的,就接了起來,沒來得及打招呼,就聽蘭婷急切的聲音從話筒里傳來:“你趕緊看看昨天的《南國都市報》!”

    張潮莫名其妙,問道:“啥?”

    蘭婷道:“你趕緊看,它上面發了篇文章,關于你的。”

    關于我的,這不是很正常嗎?張潮對自己上報紙早已經習以為常,于是道:“罵我的?”

    蘭婷道:“……比罵你還嚴重,總之你自己趕緊看看。我有些擔心……”

    蘭婷算是比較了解張潮了,也見證了張潮在一連串的輿論爭議中的表現,能讓她這么憂心忡忡,想必那篇文章很有分量?

    于是張潮謝了蘭婷一聲,掛了電話,然后才起床洗漱。家里肯定沒有《南國都市報》,所以得出門去買。

    張潮倒也沒有著急,先在小區附近的早餐館子吃了兩個包子、一根油條,又灌了一碗豆漿,才悠哉地散步到附近的一個報刊亭去買報紙。

    報刊亭的老板早就熟悉張潮了,一看到他來就滿臉堆笑——畢竟這小伙子每次打完球都會過來買水、買飲料,有時候一買就是一整提,算是熟客——于是問道:“今天這么沒帶球?”

    張潮笑道:“今天不打,過來買份報紙——昨天的《南國都市報》還有嗎?”

    老板聞言道:“昨天的?你等等,我找找。”說罷彎下腰,在報刊亭的冰柜后頭翻找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才拿出一份《南國都市報》遞給張潮:“這是昨天的,你要再來晚點我就退回去了——今天的新報紙你要不要?”

    張潮接過報紙翻了一下,剛好看到那篇《21世紀中國科技發展的至暗之日》,副標題明晃晃地是自己的名字,就知道沒買錯,于是問道:“就要這份了。多少錢?”

    老板一擺手道:“舊報不值錢,本來就有損耗率,就送你了!”

    張潮不想欠人情,干脆買了一瓶最貴的運動功能飲料才離開。

    他沒有著急回家,而是溜達到了附近的公園,找了一張長椅坐了下來。附近都是晨練的大爺大媽,一個個精神矍鑠,打太極的、跳扇子舞的、練氣功的……不一而足。

    這時候還沒有廣場舞,也不流行戶外唱卡拉OK,所以還算比較清靜。

    張潮喝了口剛買的功能飲料,就開始看了起來——

    【2008年的秋天注定被寫入中國互聯網發展史。當作家張潮的《裝在套子里的人》引發全民對推薦算法的恐慌時,當互聯網企業被迫在輿論風暴中自證清白時,當公眾將科技創新與“道德淪喪”粗暴畫上等號時,我們不得不警惕一個危險的信號:

    一場以“反思”為名的文化圍剿正在扼殺中國科技產業的未來。而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正是以張潮這個中國最有名氣的青年作家。他以“未來現實主義”為噱頭,用虛構的文學想象代替現實邏輯,用煽情的故事細節取代理性思考,最終將中國互聯網企業推向了道德審判的刑場。】

    這個開頭不一般啊!張潮的態度從之前的放松變成了認真,因為這篇文章確實切中了他在寫這些之前的一些猶豫,那就是它們會不會影響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進程呢?

    雖然最終的結論是不會,因為那是滾滾如潮的大勢,自己的頂多算投入洪流里的石頭,能激起一些浪花而已。

    但是這篇評論的作者卻似乎敏銳地察覺到了什么,將之作為一個突破口展開了對張潮的批判,而且文筆之犀利、用詞之毒辣,絲毫不輸給過去火力全開的自己。

    不過張潮也沒有慌張,這點“雅量”他還是有的,于是淡定地繼續看了下去:

    【張潮并非首次展現對科技的悲觀預言。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里對“賣腎買手機”的悲情渲染,再到《畫皮》中“主播虛擬身份”的信任危機,這位作家始終沉迷于構建技術威脅論的故事框架。在《裝在套子里的人》里,他的創作手法更趨極致:

    算法工程師羅智被塑造成既操控系統又被系統反噬的“雙重囚徒”,用戶畫像成為數字牢籠,推薦算法變成思維枷鎖,甚至連戀愛選擇都被解釋為數據操控的產物。這種將技術要素極端化、妖魔化的敘事策略,本質上是對科技創新過程的文學暴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