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方老師雖然求證能力強、邏輯性也強,但是攻擊欲太旺盛,導致破綻太多。 這篇文章的作者就不同,張潮幾乎可以看到他在寫下這些暗藏鋒刃的文字,臉上依然是平靜如湖水,沒有得意的神色。 這點上,這個「定風波」和他還真有點像。 文章馬上就進入高潮部分了,張潮繼續往下看了去—— 【值得深思的是,張潮引發的這場批判狂歡,恰與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國際化擴張期形成微妙呼應。當阿里準備在網購市場攻城略地,當企鵝著手布局東南亞市場,當中國軟件公司在歐美遭遇“安全門”事件時,某種“自我閹割”式的道德批判正在國內輿論場發酵。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那些將中國互聯網企業貶損為“作惡工具”的極端言論,是否在客觀上為跨國資本清掃戰場?那些將技術缺陷渲染為文明危機的悲觀敘事,是否在替西方技術霸權鋪設紅地毯? 在這個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占據95%市場份額的年代,在這個外國路由器把持骨干網絡的年代,在這個英特爾芯片主導計算機生態的年代,中國好容易在互聯網應用層培育出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卻要因為幾部虛構的技術倫理困境而自斷手腳? 當張潮的讀者為羅智的“算法囚徒”命運唏噓時,可曾想過若沒有本土搜索技術,我們的網絡生活將完全暴露在外國搜索引擎的數據監控之下?當文學評論家盛贊是“21世紀病危通知書”時,是否意識到這種技術悲觀主義本身就是精神上的投降!】 “圖窮匕見了啊!”張潮喃喃道。 這篇文章終于點出了問題的關鍵——將張潮的上升到影響科技發展、國家戰略的層面上,就差指著鼻子罵張潮是“漢奸”了。 雖然有些荒謬,但是一旦這頂帽子被扣瓷實了,張潮想要翻身可就難了。 總不能對大家說:“我是重生的,相信我,我說的以后都會變成真的……” 張潮凝神想了想,發現一時半會還真不好找反擊的點,于是只好看下。 這篇文章的結尾,同樣犀利而毒辣: 【那些沉迷于張潮的人,正如被鎖在洞穴里的囚徒,錯把墻上的陰影當作現實全部。他們看不見中國程序員在深夜優化的算法代碼,這些代碼正在幫助山區農民把滯銷的水果賣向全國的消費;他們聽不到阿里客服中心的電話鈴聲,這些鈴聲每響一次就意味著一個小店鋪的希望之燈被點亮;他們更不愿意走進企鵝的研究院,那里正進行著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系統的研發。 科技發展的過程,往往是普羅米修斯盜火式的悲壯前行。從蒸汽機引發工人砸機器運動,到電話普及初期被斥為“魔鬼裝置”,歷史反復證明人類對新技術總伴隨非理性恐慌。但2008年的中國沒有資格沉溺于這種恐慌——當外國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對14億中國人的網絡數據虎視眈眈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堅定擁抱技術創新的勇氣,而非文人式的顧影自憐。 《裝在套子里的人》引發的喧囂終將過去,但若任由這種技術悲觀主義蔓延,若縱容文學想象替代產業理性,若坐視道德綁架扼殺創新火種,那么2008年或許真會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的至暗之日—— 不是因為它預言了危機,而是它親手制造了危機!】 張潮看完這篇文章,將報紙一折,起身就往家里走——他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應對接下來的一系列問題。 他甚至認為這是幾年來遇到的最大危機! 文字的力量有多強大?相信沒有幾個人比張潮更清楚。尤其是這么一篇有理有據、條理清晰、論證嚴密、情感充沛,同時又不失深度的文章,足以引發足夠多的關注與追隨。 尤其在幾個互聯網巨頭的推波助瀾下,很有可能引發一場遠超過往的輿論風暴! 甚至會把「潮汐文化」的眾人也卷入其中。 這個發展倒是張潮沒有預料到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