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讓那些真正具有時代洞察力的年輕藝術家,可以盡早脫穎而出。” 這時候他背后的大屏幕亮起來,開始播放事先準備好的PPT,都是「維迪爾亞太文化藝術交流基金會」的宣傳照片。 一件件現代藝術品、一個個年輕的藝術家,走馬花一樣從屏幕上閃過。 有作家、畫家、雕塑家…… 摩根的聲音低沉下來,變得富有磁性:“我們的基金會如同精密運作的藝術孵化器,已建立覆蓋亞太地區的12個國家和32座城市的協作網絡。 我們不僅會為每位合作藝術家提供參加拍賣會的機會,還會為他們提供專屬策展團隊及每年兩次的國際駐地機會。 此刻,請允許我分享幾個振奮人心的數字——過去18個月,基金會促成142場專題展覽,作品進入23家頂級美術館永久館藏……” 話剛剛說到這里,只聽現場的音箱里傳來尖銳的爆鳴聲,然后就是一串電磁雜音。 緊接著只聽摩根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場地: “相信張潮這次翻不了身了……” “會讓張潮從此跌落神壇,再也沒有翻身機會。” “你確實比我們更懂中國的‘政治正確’。” “先試探性地批判一下張潮的觀點,尤其是他表現出來的那種狹隘、自私、封閉的文化觀念。” …… 站在臺上的約翰·摩根人都懵了,回頭看向后臺,但是那里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他只能扯著嗓子喊道:“關掉!趕緊關掉!” 臺下的小開、名媛,還有各位新銳藝術家們也慌了。 他們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但是「張潮」的名字還是如雷貫耳的,多多少少也知道他最近受到攻擊這事。 難道這事是臺上這位道貌岸然的摩根先生搞/做的? 眾人一時間都有些恍惚。但是他們的嗅覺還是一等一的靈敏,發覺情況不對,就開始默默地做著離開這里的準備。 現場采訪的記者仿佛一下子收到了什么訊號,立刻警醒地將自己的長槍短炮對準了臺上的摩根。 其中一個人高馬大的年輕記者更是一馬當先,搶先把話筒杵到摩根面前,問道:“請問摩根先生,有可靠的消息源指出,你就是《21世紀中國科技的至暗之日》作者,是真的嗎?” 摩根瞪著眼前戴著口罩和茶色墨鏡的記者,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現在的形勢緊急,已經不容他再多想,只能本能地道:“不是,不是我!” 這時另一個記者擠了過來,搶著問道:“剛剛的錄音當中明明就是您的聲音,您親口承認了這一點!” 這時候現場的音箱里適時地傳來他的聲音: “這篇文章,就是我今年最好的工作成果!” “我相信,這篇文章一定能讓張潮從此消失在公眾視野!” 摩根知道今天的事情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掌控,再不離開,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但是他還來不及動作,只見會場里又涌進來一大堆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舞臺圍了個水泄不通。 加上記者幾乎都逼到了他的身邊,完全沒有給他任何可以離開的空間。 摩根知道現在關系的不僅是自己的前途,甚至還有自己的自由,所以盡量讓自己冷靜了下來。 他艱難地在記者的簇擁中開口道:“大家不要相信,那些錄音是偽造的! 我是有身份的人,這些都是污蔑!污蔑!我要報警!” 這時候一個義正辭嚴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了過來:“這些錄音是真的!我來證明!” 摩根聽到聲音,懸著的心終于是死了。 只見記者們讓開一條道,一個頭發灰白、相貌儒雅的中年男人昂首挺胸地走了過來,很快就站到了摩根的對面。 摩根的臉都綠了,因為這個不是別人,正是之前對他畢恭畢敬的林楚生。 林楚生笑著對摩根道:“摩根先生,別來無恙!” 摩根在錄音剛剛開始播放的時候就懷疑是林楚生方面出事了,因為放的全部都是他和林楚生的對話,只不過林楚生的聲音被剪掉了而已。 他起初以為是自己和林楚生的接觸被監視了。 但現在來看,林楚生應該是“叛變”了! 只是他想不通,林楚生把他曝光了,不是連帶自己都陷進去了嗎?他憑什么能置身事外? 林楚生明顯不想和他多說什么,轉過身向著記者們道:“各位記者朋友,相信你們當中有一些人認識我,我是林楚生,《南國都市報》的一位老編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