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甚至有人因為相關的投訴,丟掉了自己的終身教職。” 朱妍玲有些不敢確定地問道:“那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梁丹丹想了想才道:“也有好的一面吧。畢竟美國社會有色人種的比例越來越高,總不能真把他們擋在高等教育外面。 放進來學習,還只是教育問題;都擋在外面,那就成了社會問題了。 當然這部分被放進來的有點良莠不齊。所以我的總體感受就是,美國社會在推動族裔平權上的政治力量越來越大。 政客們都希望從越來越多的有色人種選民那里拿到票,那就必然會導致他們一個比一個激進,媒體當然也會跟進這種趨勢。 等再過10年、20年,誰知道會變成什么樣?所以我說張潮的有一定的根據,不純粹是臆想。 但是會不會演變成他說的這么嚴重……我還是不太相信。” 朱妍玲認真聽著梁丹丹的話,不時拿筆做著記錄。 經過梁丹丹這么一說,她終于能把握到張潮這篇《競選州長》的一些真實意圖。 她有些迫不及待想看后面的故事發展了,連忙又打印了一份,和梁丹丹一起看了起來。 果然,在接下來的情節當中,「魏老三」在媒體和民眾的雙重催發下,已經不再是被政治人物用來秀政策主張的吉祥物,而是直接被推到了“州長候選人”的位置上。 而那位第一個采訪了「魏老三」的凱瑟琳,就是始作俑者之一,她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上更新了文章—— 【民意沸騰!“沉默圣徒”能否拯救光譜州? 距離州長候選人登記截止僅剩72小時。一項由本社與斯坦福大學聯合進行的緊急民調顯示,在“最希望看到的州長候選人”一欄中,一個名字以壓倒性的67%支持率高居榜首——Wei Laosan。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高達42%的受訪者甚至不知道他的具體政策主張,理由驚人地一致:“他代表良心”,“我們需要改變”,“WEI IS THE WAY”! 洛杉磯市中心廣場已被自發聚集的民眾占領。他們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政治集會者:有舉著“咯咯=覺醒”標語的大學生;有抱著嬰兒、堅信魏老三是“守護神”的母親;更有大量少數族裔和多元性別認同群體成員,將魏老三視為打破天花板的希望象征。他們唯一的共同訴求:“讓魏老三的名字出現在選票上!” “程序正義?身份審查?當民意如海嘯般奔涌,陳舊的法律條文不過是紙糊的堤壩!”著名憲法學者喬納森·萊特教授在報紙上撰文疾呼,“魏老三現象暴露了我們選舉制度的深層危機——它已無法代表真實民意的脈動!現在是時候打破桎梏,讓‘人民的良心’獲得合法角逐權力的資格!”萊特教授已宣布將組建“魏老三法律后援團”,挑戰任何可能阻礙其參選的“過時規定”。 壓力如實質般壓在選舉委員會大樓厚重的橡木門上。委員會主席、資深官僚哈羅德·詹金斯面臨其職業生涯最嚴峻的考驗:一邊是白紙黑字的州選舉法,明確規定候選人必須是“登記選民及本州合法居民至少7年”;一邊是窗外震耳欲聾的民意呼聲和媒體24小時不間斷的聚光燈。消息人士透露,委員會內部已陷入空前分裂與混亂。】 大衛·米勒不得不承認,張潮的這個想法很有侵略性,完全顛覆了他以往對這篇的預期。 張潮不是想讓「Wei Laosan」做一個選舉的吉祥物,而是想讓這個非法移民勞工成為加州的州長! 這對于任何美國人來說都是極其荒謬的一幕。 但是在張潮抽絲剝繭般細膩又深刻的描述中,即使是大衛·米勒也不得不承認這種設想有其合理性。 因為的其他部分已經充分營造了2020年美國的社會氛圍: 狂熱、激進、人人都在叫喊自己的主張,沒有誰在乎真相。 這一切,又是在幾十年的發展當中日積月累出來的,荒誕,卻不乏現實基礎。 幾乎就是60-70年代美國「反戰」和「嬉皮士運動」的翻版。 而尤瑟夫給張潮補課的效果也很快顯示出來了,他竟然真的從加州的選舉條例當中找到了可以利用的漏洞。 于是一切就朝著「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的方向狂奔而去—— 加州的州選舉法對“登記”流程的規定存在一個模糊地帶。按規定,候選人需提交一份填寫完整的“意向聲明表”(SOI)并繳納象征性費用。 表格需填寫姓名、住址(無嚴格證明要求)、聲明符合資格(由本人勾選)。關鍵在于,身份驗證并非登記時前置程序,而是后續資格審查環節的工作! 這個旨在提高效率的“信任制”設計,此刻成了天大的漏洞。 而在在萊特教授等意見領袖的鼓噪下,“人民的意志高于僵化的條文”成為主流敘事。 選舉委員會任何試圖嚴格執行身份審查的舉動,都可能被解讀為“對抗民意”、“歧視邊緣群體”、“害怕真正的改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