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作家啊-《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3/3)頁
他們這一期學員總共34人,有男有女,男多女少,女生就一個宿舍,男生的宿舍多,有七個。
距離開學還有兩天時間,同學們來了大半,除了有一個宿舍空著的,剩下的宿舍全都有人。
幾人走了一圈,他算是跟大部分同學混了個臉熟。
來自冀北沉默寡言的賈大三,土生土長的燕京人瞿曉偉,軍旅作家李戰恒,跟王宗翰一樣來自吉春的王世梅,還在上大學的女生王小英……
二十多個同學,來自祖國大地的五湖四海,行業也是五花八門,總體是比較體面的。
像林為民這種沒爹沒娘,還在農村插隊的幾乎沒有。
走了這么一大圈,這小子應該是這期進修班里最年輕的作家了。大家聽了林為民的情況,心中充滿了唏噓。
“唉,為民這孩子,不容易啊!”郭玉稻難得感嘆了一句。
他們幾人都是四五十歲的年紀,看林為民如同看自己的孩子一般,這樣的經歷如何能不讓人心疼呢?
在大家忙著感嘆林為民的年輕有為和可憐身世的時候他也沒閑著,正忙著數星星呢。
“古樺,這個知道,《芙蓉鎮》。王安儀,《長恨歌》。鐵|凝,《大浴女》,人家后來還成做鞋首領了呢。”
這一期三十多個學員,能數得上名字和作品的,貌似就這三人。剩下的人當中,有不少耳熟,但作品卻沒太聽過,比如張抗美、賈大三、韓世山。
看著不起眼,但跟后世各大表演院校畢業生的成才比例相比,已經是非常高的了。
在宿舍串了一會兒門,眼看著時間快到五點半了,林為民扯著嗓子就開始喊:“兄弟姐妹們,到飯點兒了,去干飯啊!”
宿舍里的同學們紛紛露頭。
張抗美是女同學里年紀最大的,今年三十歲,剛才聊天的時候林為民才知道,她以前也在龍江省插過隊。
她打趣道:“為民這個‘干’字用的好,有一種一往無前的氣勢。”
“那是!我們干飯人必須要有這種氣勢,吃飽了才能有精氣神干好革命工作嘛!”林為民嘻嘻哈哈的回了一句。
出了宿舍門的大家哈哈大笑,吃飯就是吃飯,“干飯”這個說法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聞,只覺得非常新鮮,而且描繪的極為生動,一瞬間就能讓人腦海中產生畫面。
大家伙二十多號人說說笑笑的朝著食堂走去。
王安儀落在后面,她還在咀嚼著林為民說的“干飯”兩個字,只覺得這兩個字用的實在是精巧,如果是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決計說不出這樣妙語的。
她心中再次對林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剛才在宿舍串門聊天的時候,說起他寫的小說好像是叫《一分錢的事》,有機會一定要拜讀一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