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小型放映室內坐了三十多名學生加上兩名帶隊老師,放映機緩緩轉動,銀幕亮起映得下面人影憧憧,一張張興奮雀躍的臉龐。 今天放的第一部電影是《飛越瘋人院》,1975年上映的米國電影,獲得了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的大片。 在場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看外國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恨不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飛躍瘋人院》林為民在后世是看過的,不過今天重新看的時候倒是有了些新的感受。 隨著電影結束,原本沉靜的放映室內亮起了昏黃的小燈,帶隊的張玉秋老師喊了一聲:“休息十分鐘,等會還會放一部電影。” 坐了一個多小時,不少人起身去上廁所,有幾個煙癮重的直接跑到走廊上去解煙癮,順便聊天。 林為民站在他們的旁邊,臨著一扇窗,聽著他們討論著剛剛看過的電影情節,大多是被情節震撼的無以復加。 其中不乏對于護士長等人的唾棄和對主角的贊揚。 古樺瞧著林為民一個人站在窗前若有所思,便問道:“為民,你覺得這電影怎么樣?” 林為民遲鈍的望了過去,“什么?” 他剛才只是單純在出神。 “你覺得這電影怎么樣?” “好啊!” “怎么個好法?”古樺追問。 這…… 林為民猶豫了一下,他嘗試回憶著電影的情節。 “瘋人院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導演有意地將整部影片放置在這個具有很大局限性的空間進行拍攝,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指向性,讓觀眾集中地從瘋子的身上窺視到自己,給生活在那個社會中的人們注入一種信仰:自由、自我,這是非常典型的米國意識形態。” 大家對于林為民的發言內容并不意外。 他頓了幾秒,接著說道:“我想看完這部電影的很多觀眾,八成都是熱淚盈眶,他們天性善良、追求自由、尊重個性、反對桎梏。烏托邦的敵人,似乎僅僅是一小撮冷血的護士長而已……” 說到這里,林為民再次停頓,“但這,顯然是不符合這個世界的本質的。你們覺得麥克默菲存在于現實中嗎?或者說他是大多數嗎? 他當然不是,相反,他是個另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