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舉兩得。 所里的同學當然不知道在做鞋的D組會議上到底發生了什么,當他們從所里領|導口中得知短訓班原本的三個月培訓時間延長到了半年,大家歡欣鼓舞。 這不僅證明了他們的團結一心是有效的,也證明了做鞋和文講所對于大家的看重,又能在文講所這樣難得的環境中繼續學習。 翌日是周六,所里這周末給學員們安排的項目是跟外國留學生交流對話會。 一早,吃完了早飯,學員們便登上了18路公交車,幾位老師帶隊。 這次大家要前去的地點是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高等學府,同時也是國內高校收納留學生的大戶。 建國后,燕京大學外國留學生數量規模較小,這些留學生主要學習中國語言、歷史,基本都是來自于社會主義國家。 進入6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風云突變,我國接受外國留學生工作中斷。在此后的幾年,燕京大學的來華留學生招生工作也暫時停止。 到了1972年以后,隨著我國外交環境的緩和,留學生招生工作重啟,規模逐步擴大,生源類別和國別不斷豐富。 進入80年,燕京大學的留學生有接近兩百人。不僅有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還有來自米國、泥轟、聯邦德意志和法蘭西等外交蜜月期的發達國家的留學生。 交流會是在燕京大學的一處階梯教室開展的,會場布置的非常樸素,跟這個年代大多數的活動都差不多,黑板上寫著今天活動的主題,上方掛著橫標,桌上擺了茶水和瓜果。 今天來交流的老外有十多個,文講所的學員們一進教室就開始尋找他們印象中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可惜這撥人里并沒有擁有這種特征的人,只有一個米國女生達到了金發的標準,眼睛卻是褐色的。 十幾人中有近半都是東亞國家的,剩下一半則是包括了西歐、東歐、米國等國家的。 班里很多人第一次見到外國人,他們興奮在私下里小聲的嘀咕著。 為了方便大家交流,會場的座位都是穿插著坐的,學員們和留學生混雜在一起,燕京大學還特地給配了兩位英語翻譯。 坐在林為民身邊的是一位來自泥轟的萌妹子,名叫小黑洋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