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進入六月份,林為民寫的那篇中篇小說在《當代》上發表了,編輯部特地給林為民郵了一本雜志來,但他還是買了一本回來。 看著被印成鉛字的文字,他不禁有些悵然,曾經趴在農村的土炕上爬格子的經歷還歷歷在目,可他卻感覺已經過了好長時間。 瞿曉偉搶過雜志欣賞了幾眼,用艷羨的口吻道:“為民那篇發在《鐘山》上的短篇也快發表了吧?” “快了,應該也是這個月。” “豐收的季節啊!” 瞿曉偉正跟林為民說話,看到了遠處的張玉秋老師連忙向他招手,高聲喊道:“張老師!” “張老師,明天曹禺先生來講課,我有個朋友也想來旁聽一下可不可以?” 有青年作家托人情要來旁聽,之前文講所就有這個傳統,林為民他們在所里學習這兩個月,偶爾就會有人來旁聽一下,大部分都是出于對某個來講課的講師的喜愛。 翌日。 今天講課的講師是曹禺先生,中國劇作界的泰山北斗。 盡管之前文講所的講臺上已經出現了那么多鼎鼎大名的名字,可今天曹禺的登臺還是讓文講所培訓班的學員們感到無比緊張和期待。 那可是《雷雨》、《日出》的作者啊! 之前所里組織大家到人藝去看話劇,看的就是《雷雨》。 林為民一大早就被瞿曉偉拉著從D校出來,說是要去接他朋友。 “多大的人物啊,還得我們倆人大老遠的跑去接,沒長腿啊?”林為民抱怨道。 瞿曉偉難得正色,“我這朋友身體有點特殊。” 林為民見他的神色,知道這其中必有緣由,便沒有再多話。 林為民跟著瞿曉偉從公交車上下來,從大路轉到小路,再轉而進了胡同,道邊的銘牌上寫著胡同名叫前永康。 走到胡同的最里面,進了一戶大雜院。 夏天的大清早,大雜院里人氣很旺,推著自行車上班的、出門倒夜壺的、背著書包上學的、從外面買早點回來的,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兩人來到大雜院的最里面,大概幾十米的路全是坑洼不平的土路。 瞿曉偉來到一間小屋前,敲響了屋門。 “鐵生,我來接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