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禮下于人-《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2/3)頁
說起這回來這的原因,謝明清得知林為民又寫了一篇稿子,還是長篇,不禁感嘆:“還是你們年輕人精力旺盛啊,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出成果?!?
兩人聊了一會兒,謝明清又把林為民給編輯部的其他人介紹了一遍。
葛洛、涂光群、王朝垠、向前、劉翠林……
《人民文學》編輯部的隊伍比《當代》要大了不少,人家光小說組就分了南組、北組,雖然有時候經常會跟《當代》共享人脈和資源,但到底是底蘊深厚。
大家隨口和林為民聊起他的創作生涯,得知他是從79年,也就是去年才開始搞創作,發了第二篇小說便獲得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得以到文講所培訓。
今年到目前發了《尤拉之死》和《潛伏》兩篇小說分別是在《當代》和《鐘山》上,其中《尤拉之死》在發表時間不長的情況下,已經得到了業內不少編輯以及作家的肯定,非常有魔幻主義色彩,在如今傷痕文學和改革文學占據主流的文壇,風格獨樹一幟。
《潛伏》也不差,在兼顧通俗性的同時也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性,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引發了很多讀者的好評。
當大家得知林為民今年才二十歲,都有些不太敢相信。
寫作這種事當然需要一定的天賦,但生活和閱歷的積累同樣必不可少,大家討論了一下,只能把這種情況歸結為天賦異稟。
對于林為民這種擁有遠超常人的創作天賦的青年作家,編輯部的編輯們自然是青眼相加,充滿了欣賞和喜愛。
本來只打算客氣客氣聊幾分鐘,最后硬生生在《人民文學》編輯部待了兩個多小時,快下班的時候林為民才起身告辭。
站在大門口等了一會兒,就看到推著自行車的龍世輝,林為民趕忙招手。
非常自然的上了龍世輝的車后座,指揮著他往便宜坊騎去。
等到了便宜坊門外,龍世輝調侃道:“禮下于人,必有所求啊!”
“嗨,我是真心想請您,您就別客氣了。”林為民推著他進了餐廳。
燕京烤鴨是道名菜,但后世知道全聚德的多,知道便宜坊的少。
兩家其實差別并不大,主要是在工藝上,一個吃的是掛爐,一個吃的是悶爐。
便宜坊除了烤鴨,主打魯菜。
林為民要了一只烤鴨,又要了芥末鴨掌和糟溜魚片,還要繼續點。
“好了,夠了夠了,再多就吃不了了。”龍世輝趕忙止住他。
等飯吃的差不多了,龍世輝道:“行了,這回飯也吃了,你小子說說今天的目的吧!”
“嘿嘿!”林為民笑起來,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龍編,我就是想跟您打聽打聽,咱們編輯部或者是出版社還要人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