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為民沒有直接回答秦兆陽的提問。 “我們文講所有個同學叫申躍中,從60年代就開始寫作了。前些年寫東西都是膽戰心驚的時候,他總能在夾縫中寫出自己滿意的東西。到了現在,什么都放開了,反而寫不出來了。他說,他現在就好像一張網眼特別稀的網,一網打下去,不管什么東西都會從網眼里漏掉。 秦主任,申躍中這種情況用老話來講叫江郎才盡,但實際上,他的文字功底依舊在線。造成他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常年只會寫一種類型的東西,一旦放開了讓他寫,反而不知道寫什么了。” 秦兆陽反問道:“一個作家只會寫一種類型的東西,也不見得是壞處吧?” 林為民點頭,“一位作家專精一種類型和寫法當然不完全算是壞處,但這對于文壇來說卻不是件好事情。我們作為編輯,應該想辦法規避這種情況,須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說的不錯。” 林為民又道:“創新精神、與時俱進,這樣的詞匯不應該只是社會發展的口號,也應該是我們文學創作的方向。我們要謹防某些人把文學往小眾、曲高和寡的方向上引,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苗頭,動輒意義、思想,就是忽略了文學本身。” “所以,你才寫了《尤拉之死》?”秦兆陽突然問了一句。 “《尤拉之死》只是巧合,恰逢其會而已。” “但不得不承認,《尤拉之死》的出現開了國內魔幻現實主義創作的先河。”秦兆陽又稱贊了一句。 林為民見樓越歪越厲害,便說道:“秦主任,剛才我說的那些都是一家之言,您別見笑。” 秦兆陽擺擺手,“怎么會?你說的頗有幾分道理。” 秦兆陽褒獎過后,沉吟片刻,說道:“你的事,社里還在考慮,有個問題我想問問你。” 林為民按捺住心中的激動,“您說。” “你怎么會想到來我們社里當編輯呢?” 林為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瞞您說,我現在就是個無業游民,這次來到文講所學習是個難得的機會,有幸認識了《當代》的幾位編輯,我個人對于編輯這份工作特別感興趣。我覺得寫作和編輯是相輔相成、教學相長的,如果能夠做這份工作,相信對于我個人的創作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明白了。”秦兆陽微微頷首,過了幾秒才說道:“工作的事先等等吧。” “謝謝秦主任。”林為民明白,自己該離開了,“那我先走了。” 回到編輯部,龍世輝問林為民:“怎么樣?” “不知道,看樣子像是一次考察。” 龍世輝問:“這么說順利通過了?” “我可不敢這么說。” “你臉上是這么寫的。” 第(1/3)頁